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和满意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均值比较法,探索性地研究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感知形象。对外国游客认可的中国独特形象、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认知形象的主导因素、不同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认知形象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塑造和改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三点建议:塑造鲜明国家旅游形象,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改善交通接待设施,着力优化旅游环境;更新换代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本研究可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设计和提高中国入境旅游业服务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比较古镇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景区精准了解游客真实感受,优化古镇旅游形象,提升游客满意度.基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目的地感知理论,构建古镇旅游形象的“投射—感知”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对平遥古城官方投射形象和游客感知形象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①投射和感知的高频词主要集中于旅游吸引物、品牌影响、公共服务、游客形象4个核心范畴之内,游客感知在旅游吸引物和公共服务方面优于官方投射.②从社会网络语义分析来看,官方投射关注景区艺术展现、旅游接待、游客需求,游客感知更加侧重对历史遗存、网红住宿、美食的感受和体验.③官方投射的主要情感为积极情绪,游客感知的主要情感为中性情绪.由此平遥古城的旅游形象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可针对“投射—感知”差异的区域,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
摘要:为促进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以湖南莽山和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文本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的投射和感知形象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7—2022年,大围山游客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莽山游客量呈下降趋势。莽山感知形象高频词主要集中在地文资源、水文资源、天象资源、餐饮住宿和门票交通,大围山感知形象高频词主要集中在生物资源、人文资源、餐饮住宿、门票交通、景区建设和游客活动。游客对莽山和大围山游玩以正面情绪为主,消极情绪主要反映在门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莽山和大围山投射形象高频词均主要集中在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天象资源、餐饮住宿、门票交通和游客活动。莽山的投射与感知形象差距较大,大围山投射与感知形象较一致。提出保护风景资源,丰富游憩项目;以游客感知为导向,调整宣传方向;挖掘资源优势,完善景区建设;重视游客反馈,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
摘要:通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乌鲁木齐城市发展感知形象的进行分析,并试图提炼出影响乌鲁木齐未来城市发展的相关因素。
摘要:历史文化名镇因较完整的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选址格局,承载着传统文化与栖居情感,备受游客关注。文章试图通过网络文本数据,基于IPA模型对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进行投射形象和游客感知形象差异研究,以优化南浔古镇旅游业发展。研究发现:官方在投射形象营销策划方面,倾向于单一的客观陈诉,在用词的丰富度和情感色彩上较弱,营销氛围渲染不足,且在关注视角上侧重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文人事迹元素,而对游客关注的具体旅游体验活动投射不足。游客对南浔古镇情感评价整体较为正面积极,少数的消极情感主要涉及景点门票、环境氛围、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官方营销投射现阶段分为供给过度区、机会发展区和重点改进区3个方面,结合IPA模型对3个层面提出相关改进策略。
摘要: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众多旅游者出行决策的重要参考。对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投射形象进行差异分析,有助于发现目的地形象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塑造更加符合游客期望的目的地形象,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以湘西州为案例,以湘西州旅游官方网站中的宣传文本及游客发布在携程网的游记内容为数据样本,借助ROST CM6分析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社会语义网络分析法,构建湘西州旅游形象属性类目,深入研究湘西州官方投射形象和游客感知形象的差异,探索湘西州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深度挖掘湘西文化内涵,打造有创意的文旅产品;完善文旅合作机制,发挥地区间的联动作用;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加快湘西州文化旅游传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来推动湘西州文旅融合优化发展。
摘要:旅游目的地在营销过程中塑造了自身独有的品牌形象,进而在游客心目中形成该地的投射形象,在真实游览之后,最终产生其符合实际的感知形象。以马鞍山市三处景点采石矶风景区、青山李白墓园、雨山湖公园作为分析对象,进行问卷设计,总结问卷调查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同一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感知形象的异同,管理经营者在营销宣传方面可以据此做出调整和改进。
摘要: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网络评论等。在网络语境下,游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旅游论坛等途径获取大量的旅游信息,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初步认知。然而,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游客的感知形象可能与实际的投射形象存在偏差。文章简述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设计,分别研究洛阳市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比较分析二者的偏差,旨在为洛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传播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香云纱是千百年来岭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其他服装产品相比,其服饰产品受众群体较小。文章以香云纱产品的感知形象为研究对象,探寻服装消费者对香云纱产品的感知印象,构建消费者对香云纱服装产品的心智模型,为香云纱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拓宽香云纱产品的消费群体提供理论依据,主要采用隐喻抽取技术(ZMET),通过深度访谈,诱发被访者对香云纱服装产品深层次的感知,提取构念,构建香云纱服装产品的共识地图。
摘要:不少教师认为鲁迅的作品过于估屈聱牙,晦涩难懂,超过了学生的理解力,教起来也费力。而特级教师诸定国执教的《孔乙己》给了我们启示,他匠心独具的设计让我们领略到鲁迅先生作品的无穷魅力。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