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感觉主义"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九十年代感觉主义文化备忘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0年 第4期 58-64页
作者:刘成纪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45000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觉主义”——对魏艳画作的一种解读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19年 第2期 60-64页
作者:林夏瀚不详 
感觉主义”似乎是心理学、文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笔者并不想深究其概念与方法,而是想要在艺术界提倡“感觉”。在艺术界越来越注重绘画技巧的今天,特别是在学术规范成为专业画家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的时代,提倡“感觉”无疑是一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黑白之间:爱伦·坡的种族观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 第6期34卷 105-109,128页
作者:卢敏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 
埃德加.爱伦.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理论和文学实践没有摆脱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束缚与影响。坡作为雇佣编辑、评论家和职业作家与19世纪美国文化中心的种族创伤和民族身份危机保持了近距离接触,他的作品利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摇晃中思索庄重
收藏 引用
《剧本》2002年 第8期 50-52页
作者:崔建华黑龙江 
很长时间,我有意无意缱绻于话剧艺术浑音的庄重里,不去过目理会赵本山的民间小趣.但我也有意无意放下正统,逃离已经乏力的端庄,松散在电视机旁,跟搞笑剧厮混一会儿.不知在哪一天,我倏地意识到:赵本山话剧小品所表达的民间戏耍与观众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主义艺术移植中国的大胆尝试——新感觉派小说
收藏 引用
《新疆社科论坛》1991年 第6期 38-44页
作者:李振坤 
二十年代末期至三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他们中的主要作家是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这个流派的出现决非偶然。大革命失败后,一批诚实、敏感的文学青年,沉浸在普遍的幻灭情绪中。他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析艺术的终结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学研究》2007年 第1期 354-359页
作者:约恩·K·布莱曼 王春辰不详 
黑格尔认为艺术走向了终结,艺术不再有真实的未来。'艺术是一件过去时代的东西,而且就其最大可能性方面,它为我们保留了这一过去时代的东西。'(《美学》)'一个幽灵游荡在艺术世界中,一个艺术终结的幽灵。'如此说法是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里贝拉的艺术
收藏 引用
《世界美术》1991年 第1期 32-39页
作者:李维琨 
西班牙17世纪著名画家里贝拉(Josè de Ribera)。于1591年2月生于瓦伦西亚省南部的哈蒂瓦,父亲西蒙是个裁缝(一说鞋匠)。自幼家境就不富裕。人们推测小里贝拉离开故乡来到省城时,曾在里巴尔塔(***)的画室里学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九十年代审美文化的四种倾向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7年 第10期 52-54页
作者:刘成纪郑州大学中文系 讲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以及物质主义成为社会的价值主流,世俗文化在90年代崛起就有了它所依托的社会物质背景。刘成纪的论文以世俗文化为重心,探讨了90年代审美文化的基本倾向。语言(文字)既能够表达绘画艺术的某种内涵,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施蛰存的散文创作
收藏 引用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3期 44-48页
作者:李复兴 
施蛰存的散文集有《灯下集》(1937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和《待旦录》(1947年上海怀正出版社出版)两种。其他未入集的尚有五六十篇。他的散文,同他的诗歌和小说一样,体现了作者的生活趣味,艺术品位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难以见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艾米内斯库国际诗歌节行记
收藏 引用
《翠苑》2014年 第6期 52-57页
作者:丁成 
1一架波音777大飞机,带着我们,跟着地球上移动的黑暗部分,上海、安徽、河南、青藏高原,一直到乌鲁木齐,飞出中国版图,然后折向西南,飞往黑海方向。海洋和陆地、平川和高原、语种和时差……这所有的切换,在我而言,就像是一次陌生、新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