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戏曲形式"
241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元杂剧是怎样形成的
收藏 引用
《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 第1期 130-137页
作者:朱光荣 
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研究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规律,研究中国戏剧美学,都避不开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中国戏剧是怎样形成的。研究中国戏剧是怎样形成的,元杂剧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因为元杂剧是中国第一批定型的、成熟的戏剧,它既集过去戏剧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生活的戏剧还原与重构——评现代黄梅戏《公司》
收藏 引用
《中华艺术论丛》2006年 第1期 100-101页
作者:杨晓民 
聂造导演的电影《为奴隶的母亲》取得了一定的反响,获得多项电影奖。近日,他编导的现代黄梅剧《公司》,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担纲主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并连演数场,上座率均在90%以上。这一事实表明了戏曲艺术仍然具有潜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歌妙舞 源出黄梅——关于黄梅戏源头之我见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2年 第2期 102-112,154页
作者:桂遇秋 
流行于鄂赣皖毗邻地区的黄梅采茶戏,简称黄梅戏。它是以黄梅县紫云、垄坪山区采茶歌、山歌畈腔为基础,广泛与民间说唱文学、民歌小调、歌舞、风俗、启蒙读物、民间体育和其它民俗杂艺的结合,在青阳腔支派湖口高腔,湖北汉剧、昆曲的润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延安“鲁艺”的京剧活动
收藏 引用
《新文化史料》1998年 第5期 58-59页
作者:张东川 
今天召开纪念“鲁艺”建院60周年座谈会,使我回忆起,在延安于1938年7月为了纪念抗战一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17周年,由“鲁艺”组织创作的3台大戏曾引起很大的轰动。这3个戏就是由崔嵬等演出的话剧《流寇队长》,由丁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梅戏摆脱困境的思考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4年 第4期 89-101页
作者:杨宣祥 
黄梅戏“是晚清道、咸年间在安庆区内形成”说,近年来在戏剧界已经得到共识。然而由于历史折腾,它的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戏曲三改”(简称“戏改”)政策的实施,才开始有了生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冯玉萍:梅花三度香满园
收藏 引用
《南国红豆》2016年 第3期 59-60页
作者:郑永为沈阳市艺术研究所 
"生于唐山而长在沈阳"的评剧是在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地方剧种之一。新时期以来的沈阳评剧现代戏创作,开辟了一条戏曲当代化的探索道路,冯玉萍的艺术成就正是沈阳评剧舞台探索的结晶。《风流寡妇》《疙瘩屯》《我那呼兰河》清晰地彰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05年全国郑之珍目连戏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6年 第2期 347-351页
作者:毛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艺术研究所、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和石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郑之珍目连戏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3日在明代剧作家郑之珍编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所在地——安徽省石台县召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南宋戏文的艺术体制
收藏 引用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0年 第3期37卷 168-175,7,14页
作者:徐宏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 
南戏诞生于北宋末年,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首先熔歌、舞、说白、科范、音乐于一炉,以表演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使中国戏剧真正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诞生之初,不免粗糙、松散与不成熟,故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坛傩戏
收藏 引用
《红岩春秋》2009年 第5期 75-77页
作者:周津菁 
宋代朱熹《论语集注》曰:“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清人杨静亭《都门纪略》谓“戏肇端于傩与歌斯二者之间”。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古老的艺术表现中,那些久远的故事正被娓娓道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岭高原话傩戏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 第3期2卷 33-45页
作者:高登智 
傩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近四十年来很少有人提及它,它已经成为被遗忘的艺术,在人们心中,特别是中青年心中,对傩戏是很陌生的。建国后,傩戏长期被看作反动的跳神弄鬼戏,宣扬封建迷信,而被严格限制,禁止演唱,一直处于非法境地。在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