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戏曲形态"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中国初期戏曲形态及其文本体制的奠立——从延安到黑龙江的戏曲改革实践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 第1期 43-47页
作者:张福海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戏曲起始于1902年由古典演变为近代的性质,其间经由几次形态的变迁,20世纪4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实践,至20世纪60年代,一种新的形态得以确立。这就是以京剧“样板戏”为标志的戏曲形态。虽然这种形态并不始于京剧,而是因为京剧借鉴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编导中戏曲形态元素的借鉴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3年 第15期 41-43页
作者:康磊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甘肃兰州730030 
戏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舞蹈编导的体现过程可以根据新的舞蹈素材与舞蹈方法的挖掘目标,强调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舞蹈编导需要根据戏曲传统文化的传播基础,创新编导方式,将戏曲中的服饰道具、桌椅空间、语汇等戏曲形态元素与舞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庚先生论戏曲形态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2年 第2期33卷 6-10页
作者:沈达人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于戏曲形态的构成,张庚先生曾指出:"经过了长期的途程,把滑稽戏、歌舞说唱、角抵等综合到了一个目的上面,即为演故事而服务。"以后又进一步明确表述为:"从艺术因素的构成看,戏曲的发展来源主要有三个:歌舞、滑稽戏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创作对戏曲形态和意蕴的借鉴
收藏 引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年 第3期149卷 99-103页
作者:李丽宏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北京100073 
文章力图阐明舞蹈创作如何在戏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素材和编创方法;如何将传统戏曲中使用的道具以及故事、人物等表现方法与舞蹈创作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在创作中秉持中国戏曲传统的程式之美,以虚实相生、时空转换的美学原则,使舞蹈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北二人转未发展为成熟戏曲形态之原因
收藏 引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4期34卷 123-126页
作者:赵欣 孙红侠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太原030001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北京100027 
东北二人转在艺术特征上介于"戏"与"曲"之间,是一种相对稳定而独特的艺术形态。东北二人转没有发展为成熟的戏曲形态的原因,首先,东北地区的生态民俗环境是独特的,物质生产民俗限制了二人转的演出时间、演出场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戏曲发生于巫傩歌舞考──兼论《九歌》所具戏曲形态学之价值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9年 第2期15卷 67-73页
作者:于质彬 
一中国戏曲是怎样发生的?明程羽文为沈泰选编的《盛明杂剧》作《序》写道:“曲者歌之变,乐声也;戏者舞之变,乐容也。”清吴伟业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作《序》时,表述说:“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中国的古代歌舞始于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文本名称与戏曲形态辨析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1期 34-38页
作者:王铭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形态,存在于中国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之中。戏曲剧本,则是中国戏曲艺术舞台表演实践的"存储器"和"提升品"。中国戏曲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舞台表演实践,决定了不同时期戏曲剧本的具体形态;不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审美崇尚对戏曲形态构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第3期25卷 49-53页
作者:张苹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云南玉溪653100 
中国古代戏曲作为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下发育而生成并沿着客观轨迹发展演变的文学艺术,其表演形态和内涵及基本要素构成的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艺术表现形态,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条件下,受到社会构成主体审美崇尚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陕西戏曲形态概说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 第3期22卷 37-44页
作者:许德宝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16 
陕西戏曲文化古老而悠久,至明末清初,众多戏曲剧种相继产生、形成,以其各自的形态特征和多种演出形式活跃在乡村城镇。依照自然地理位置,陕西的关中、陕南、陕北三地孕育出的地方剧种多达24个。依据声腔以及演出形式来看,可分为两种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戏曲的发生与形态问题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3年 第4期44卷 86-91页
作者:李世涛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现代戏曲”的定义和起点是学界长期以来的讨论焦点。学者们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说明关于“现代戏曲”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现代戏曲的发生是一个历史化的进程,是几代知识分子共同构建的戏曲形态。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戏曲是发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