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戏剧艺术以形象反映生活。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它在不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从戏曲艺术的舞台创作特点出发,对戏曲艺术的意象性美学特征进行阐述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
摘要: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又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戏曲理论大厦规模初具。沈达人提出的戏曲意象美学见解,在戏曲界激起较大反响,获得广泛认同。在张庚的影响下,沈达人观摩大量剧目,意识到现代题材的戏曲创作与传统戏曲的美学原则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现状,理论未能帮助实践解决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沈达人立足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嬗变,将“意象”范畴与现代戏曲美学的研究相结合,找到戏曲创作的立身之本,创构意象戏曲理论。
摘要:戏曲审美意象论──中国戏曲艺术本体阐释施旭升一、引言在世界戏剧之林中,中国戏曲何以能独步天下、历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戏曲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活”在舞台上,亦即在绵延不绝的审美交流中显示了它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戏曲意象正融贯在这种审美交流中。它作...
摘要:在人类文化史上,神话仿佛一个硕大比朋的彩色温床,从那里飞出来许许多多妙不可言的人类童年的梦幻。这些梦幻,仿佛许许多多绚烂瑰奇的种子,在漫长而又漫长的岁月浸泡下,萌芽、吐叶、抽枝、开花、结果。于是,又孕育出更多的绚烂瑰奇的种子。这些新的种子,分别叫做舞蹈、音乐、诗歌、戏剧……。所以,现代学者们不仅把神话视为民族艺术的源泉之一,而且把神话视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他们或者认为“神话产生于人类所有传统和地区的历史上,并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成分”;或者指出“神话创作,被视为人类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文化现象”;或者宣布“作为单纯的传说在故事化以前的原始神话,是一种巨大的文化力量。”
摘要:元代爱情剧中“角门”是一个戏曲意象,“角门”与“墙”的意象配合浓缩了元代爱情戏的戏剧冲突,象征了“阻隔”与“窥望”。进一步剖析角门意象的横轴组合,可以发现元代爱情剧的局限性。探讨角门意象的纵轴聚合,可见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渐趋强化的历史现象,并可发现角门意象所体现的人性之光。
摘要:本文对20世纪我国流传的所谓"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进行总体反思,强调从戏剧本体入手,系统总结和完善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神形兼备的"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