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主题词=戏曲改编"
7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经典的回流:外国戏剧的戏曲改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5年 第1期 144-154页
作者:陈书盈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新时期以来,以戏曲形式改编和演出的外国戏剧日益增多,在海外的演出也愈发频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戏曲走向世界舞台。从传播途径来看,主要包括官方访问演出、民间交流和商业演出、参与国际戏剧节等,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数字媒介也成为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改编莎剧:两种戏剧文化的嫁接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7年 第4期 12-,11页
作者:宋光祖 
戏曲改编莎剧:两种戏剧文化的嫁接●宋光祖早在1914年,川剧就改编过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易名《杀兄夺嫂》。越剧改编莎剧较多。自1942年的《情天恨》(《罗密欧与朱丽叶》)至1995年的《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典名著的戏曲改编与电视剧改编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 第3期 38-47页
作者:陈国钦 郗新蕊重庆邮电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在戏曲和电视剧改编中的得失经验的梳理,认为在改编中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艺术形式的转化必须要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实质,同时要根据不同艺术样式对表现内容的特殊要求,对原著情节故事进行增删剪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冯梦龙戏曲改编与评点中的观众学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0年 第11期 49-50页
作者:涂育珍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 
观众是剧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观众的组成、剧场心理以及观众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审美关系,有助于探讨观众在戏曲活动中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戏曲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况。观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日益受到戏曲研究者的重视。古代曲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曲牌体到板腔体的戏曲改编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8年 第7期 90-97页
作者:龙赛州中山大学中文系 
戏曲作品由曲牌体改为板腔体,需要解决音乐系统、表演方式上的差异,涉及不同文体间的转换。在改编过程中,板腔体放宽平仄、用韵等格律要求,改变套曲联缀的音乐表现手段,灵活处理场次和结构,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当改编手法不成熟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当观众看川剧——从川剧《欲海狂潮》想到戏曲改编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09年 第2期 14-15页
作者:曲润海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戏曲的剧目.历经七八百年,不可胜数。来源有二:一是不断地新创,二是不断地从文学和传统戏中改编。上世纪以来.又出现了从外国的文学和其他艺术品种特别是外国话剧中改编戏曲剧目的新渠道.虽然成功者不多,却不绝如缕。近30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李渔戏曲改编的叙事策略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2年 第2期18卷 56-59页
作者:骆兵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江西南昌330013 
李渔先后将自己创作的四篇拟话本小说改编戏曲。为了适应戏曲文学体制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适应戏曲演出体制的需要,李渔在戏曲改编时采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省略、增殖等叙事策略。改编后的戏曲舞台搬演效果和观众接受效果双美俱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明清戏曲改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新世纪以来的相关成果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4年 第9期 45-49页
作者:康光磊 焦敬华山西警察学院基础部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 
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元明清戏曲改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跨文体和古人古事改编在内的取材研究,二是包括改编内容、方式、动因、效果、理论在内的综合研究。今后,元明清戏曲改编研究可在四个方面拓展和深化:重估古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背反与契合——198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祝福》的戏曲改编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4年 第8期 25-29页
作者:李新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祝福》不断被改编为越剧、评剧、绍剧、淮剧、豫剧、曲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祝福》的戏曲改编状况与当时的传播媒介环境、戏曲生态诸多方面存在着既背反又契合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改编中体裁对题材的适应——以唐宋婚恋传奇的改编为切入点
收藏 引用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年 第3期33卷 59-65页
作者:杨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 
戏曲对唐宋婚恋传奇的改编,是一个从"描绘"向"构成"转变的过程。不同的戏曲体裁通过收缩、拓展、改写等方式来"量体裁衣"。元杂剧在"四折一楔子"的有限空间里,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离合来铺陈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