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成因"
3,362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论传统陕西民间刺绣尚红的成因
收藏 引用
《美术》2007年 第11期 106-107页
作者:李梅 梁昭华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尚红现象 陕西民间刺绣作品以红色为主旋律,表达出民间艺人的审美追求。这集中体现在绣品中大面积使用红色。绣品纹样用红、绿、兰、黄、青对比强烈的颜色表现,它体积不大,而底色红色绝对占主要面积。这使得绣品给人的印象便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姜夔音乐艺术的特点及成因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4年 第5期 155-157页
作者:薛瑞芝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姜夔,南宋时期人,精通诗词、书法和音律,在音乐和诗词创作中自成一家,其艺术创作中的"中和"理念和创作实践在我国音乐和诗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音乐和诗词创作有较大影响。本文试就其音乐艺术的特点及成因进行简要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瑰丽语言构筑的恢宏世界——论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恢宏美的成因
收藏 引用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 第3期26卷 105-107页
作者:卜海艳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意象壮美、意境阔大、具有恢宏美是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特点之一。恢宏美的成因在于进入毛泽东诗词的意象多为恢宏巨大壮美之物;在选词上,作者善用喜用数量显赫的数词、境界大的形容词、动作力度大的动词、程度高和范围大的副词;善用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影视的猪图腾崇拜表现及成因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 第8期32卷 163-165页
作者:卢炜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图腾崇拜(totemism)为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图腾(totem)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图腾就是一种被高度认可的动植物标志,进行人格化的改造,成为一定群体的符号象征和文化表征。当下影视作品中猪意象的泛滥、影视受众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国前蒋兆和“民生”艺术思想成因及其表现
收藏 引用
《前沿》2010年 第16期 160-163页
作者:李刚 黄文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蒋兆和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大多体现出关注人生、关注命运的"民生"思想内涵,尤其建国前的作品集中展现了这一特质。文章梳理史料,对蒋兆和"民生"思想的成因作了系统分析,同时对其"民生"思想的艺术主题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华嵒的绘画艺术风格及成因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3年 第2期 147-149页
作者:刘源波临沂大学沂水分校临沂276400 
华喦是清代著名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在文人画和画师画的结合方面有开创之功,并在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方面颇有造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华喦在注重绘画技能的同时,始终坚持加强自身学识修养,其绘画充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某水电站坝基G(23)挤压蚀变破碎带成因及工程性质分析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2008年 第6期29卷 1691-1696页
作者:孟国涛 徐卫亚 杨圣奇 刘金堂 晏新春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南京21009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昆明650051 景洪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云南景洪666100 
G23挤压蚀变破碎带是某水电站坝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该水电站枢纽区新构造运动及构造体系特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G23挤压蚀变破碎带的成因机制。基于典型岩样的物相及微形貌试验成果,分析了G23带构造岩的岩性特征,明确了G23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雍正粉彩花鸟艺术的构图形式及成因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陶瓷》2013年 第8期49卷 91-92页
作者:吴君燕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1 
雍正粉彩花鸟艺术清新雅致的格调,丰富而科学的构图形式,代表了清代彩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其艺术性可与纸上花鸟艺术相媲美。雍正粉彩器上每幅花鸟作品构图谨严,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寓意吉祥,并真实地诠释着"一花一鸟总关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朝鲜民族“袖”舞成因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 第4期 35-39页
作者:向开明 向楠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33002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师116622 
"袖"舞艺术作为东方舞蹈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它既具有服饰文化的概念,在舞蹈中又作为一种舞蹈道具,展现它的魅力。这种"袖"舞艺术在西方的舞蹈艺术中是罕见的。也许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传统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草原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17年 第2期 34-35页
作者:曾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内蒙古电视台拍摄的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印象蒙古》以多视角的记录方式,为广大电视观众展示了蒙古草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以其为研究范本对草原题材纪录片的审美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新世纪草原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