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我与地坛"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情往兴来 如赠似答——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中的“树”说起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 第1期 34-38页
作者:王惠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 
【设计意图】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为“自然情怀”。其中有三篇现当代散文名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物交融:写景抒情散文中的艺术真实--《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荷塘月色》联读教学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 第9期 14-17页
作者:李铮铮 黄惋莉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温州325000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浙江温州325000 
【专题解释】散文家笔下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经历心物感应、神与物游的过程,这就是心物交融的状态。在此状态中,天地万物已经化为主体审美观照中的天地万物,而非客观的真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中的文体掘进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 第19期 51-53页
作者:张磊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山东青岛266299 
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经典文本,被多个版本的教材收录。笔者通过文献搜索比较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是通过诵读、品味、赏析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史铁生对苦难命运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怀念,而笔者认为教学还可做适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关系”入手设计核心问题——《我与地坛》主题探微与教学思考
收藏 引用
《七彩语文》2023年 第28期 48-50页
作者:曹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我与地坛》全书一共七章,教材仅节选了前两章。实际上,只有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生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史铁生的独特的人生感悟,感受其超越自我的人格力量。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琐碎提问,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师可以透过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课改以来《我与地坛(节选)》教学的进展与问题——基于12则《我与地坛(节选)》课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读写月报》2023年 第33期 10-18页
作者:陈云 刘汉波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五中学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其中第一、第二节被纳入统编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前三版教材都将这两节编排为精读课文,而粤教版则把它定位为学生拓展阅读部分。本文以前三版教材为例,分析自新课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与地坛》的情感教学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7年 第9期 133-134页
作者:赵茂云江苏盐城市艺术高级中学 
情感教学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既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思考来写作——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收藏 引用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4年 第6X期 6-7页
作者:东晓 
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散文。要读懂它,一定要知道史铁生。而读过《我与地坛》后,则会更明白史铁生的人生。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体把握 局部赏析——《我与地坛》解读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2016年 第15期 32-36页
作者:金中浙江省平湖中学 
"《我与地坛》堪称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1],相继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学和大学教材。这篇文章发表后,数年来在各个阶层的读者中都引发了强烈而持久的震撼、回味与思考。那么,它的艺术魅力到底在哪里?本文将从文体特征、结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车辙与脚印——《史铁生作品选读》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 第8期 63-65页
作者:蒋兴超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10008 
【教学目标】1.体味母亲艰难的爱2.理解史铁生的精神变化及伟大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手上拿到的资料,由《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节选)》《我与地坛(节选)》组成,这三个文本都是写母亲的。在史铁生所有的作品中,只有这三篇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重主体的紧张对话——《我与地坛》的叙事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 第9X期 61-页
作者:陈俊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我与地坛》选自人教版高中一年级课文,作为史铁生散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最初是以小说的形式来进行发表的,这也说明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小说特征。作者以平和的语气向我们讲述了其与地坛的故事,全文流畅、沉静,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痛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