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战略意义"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态文明工程与农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选择
收藏 引用
《生产力研究》2013年 第10期 28-30页
作者:杨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文章提出了生态文明工程的涵义、特征、运作管理模式及其促进农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重点论述了实施生态文明工程的战略思想、目标与重点是提高农业旅游产业的技术、知识含量,强化生态产品设计、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开展生态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海而生 翱翔在海天之间
收藏 引用
《军工文化》2020年 第10期 50-53页
作者:金波 常琳航空工业沈飞 
"舰载战斗机歼15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对于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其中体现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接续奋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体现着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英雄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
收藏 引用
《广西城镇建设》2015年 第5期 114-116页
作者:王子彦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涌动,各地试点城市争先恐后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但业界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发展模式尚没有成熟的认识,建设路径和技术标准也没有相关文件的出台。本文试图从智慧城市的由来及战略意义,国内外智慧城市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问题
收藏 引用
《活力》2011年 第24期 -页
作者:郭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郑州450001 
确保军民融合高效和顺畅运转,必须把体制建设作为核心,把机制建设作为纽带,建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长效机制.尽管通过不断的改革,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它的发展,特别是"融合"的体制机制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收藏 引用
《科技与经济》2007年 第6期20卷 22-24页
作者:张仁开 孙长青 王洪海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200235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上海20006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如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民拥军的渠道不畅、军工行业发展经营的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要加强军、民两大系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浮式混凝土结构的研探和分析讨论
收藏 引用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 第12期14卷 347-348页
作者:朱涵 张斐然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天津30007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都军区成都610000 
文中提出了了一种大型浮式混凝土结构。结构所用材料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将小型空心混凝土构件拼装成一个装配式大型实体,使其能在水中漂浮,潜浮或悬浮。其应用可以是水域公路、机场或者交通载体等各类大型实体平台。这里的水域包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普及农村社会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收藏 引用
《南方农村》2010年 第3期26卷 78-80页
作者:潘义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所广州510610 
本文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赋予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平等和一致的。对社会保障的权利也是这样,像在城市城镇普及社会保障一样,对农村居民也适用。本文描述了当前农村缺乏社会保障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困境现状;阐述普及农村居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赣粤运河构想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收藏 引用
《珠江水运》2017年 第10期 84-85页
作者:杨明远 余丹亚 林超明广东省航道局 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我国运河的开凿历史悠久,秦代为用兵岭南,开凿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促成中国的统一。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后经不同朝代的多次改造、扩建,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形成沟通多个不同水系的南北向水运大通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欧盟法院 运用Cookie规则的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审判》2020年 第8期 56-59页
作者:吴沈括 崔婷婷北京师范大学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数据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如何建构合理有效的、涵盖从收集到删除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转规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欧盟作为数据保护的先行者,在数据保护的立法层面、围绕相应制度设计的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必要性分析与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年 第3期33卷 19-23页
作者:齐建文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 
回顾了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和保护地体系,以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出的背景,分别从国家公园作为国际语言、国家语言、国家意识、国民需求、国家生态竞争力、国民归属感与爱国情绪、国家生态储蓄、国家生态标志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