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探究高客水城区截洪设施的分流效果,以渭南市城市防洪建设为例,构建基于GAST和SWMM的二维地表和一维河道耦合模型,模拟计算不同降雨条件下塬区行洪过程和入城规律,分析截洪设施分流能力与设计降雨、设计尺寸的响应关系,预测客水入城的临界雨量和入城路径。结果表明:塬区各冲沟洪峰流量受集水区范围和坡度的影响,差异较大。塬洪入城量自P=10 a一遇后迅速增长,入城增长率为112.1%;随着降雨量的增加,S2截洪沟满溢临界雨量为70.06 mm。当P≤10 a时,截洪沟洪峰流量增长缓慢,而在极端降雨条件下,截洪沟的洪峰流量增长趋于饱和,增长速度减慢;截洪沟尺寸的变化对中等、大重现期降雨下截洪沟的泄流效果影响较大,当P=100 a,3#截洪沟出口流量的增长率达到了89.37%;当P=5 a,S1和S3截洪沟满溢入城;当P=30 a,S2截洪沟满溢入城,溢出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溢出量从1191 m^(3)增至128 895 m^(3)。以期该研究为极端暴雨下高客水城区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对西南地区山谷型小型垃圾填埋场截洪沟设计展开探讨,结合相关规范优选适用于西南地区的截洪沟设计充满度、设计流速、径流系数等关键设计参数,对截洪沟的流量计算、断面选择、沟壁沟底材料及基础设计、出水口及转弯段的设计、整体平面布置等进行讨论,提出三种优化截洪沟断面。通过截洪沟的优化设计可实现清污分流,降低渗滤液产量,减少雨水对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的冲击,降低垃圾渗滤液处理成本,确保垃圾填埋场正常、安全运行。
摘要:以贵州省黔东南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介绍了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截洪沟的设计经验,在特殊的地质情况下,采用锚杆支撑截洪沟的设计型式,不破坏山体边坡的稳定。通过截洪沟的优化设计,可确保垃圾填埋场正常、安全运行,同时有效避免了常规开挖造成的边坡支护成本。
摘要:通过对蒙西某槽式光热项目站区截洪沟规划的介绍,针对在站区面积大、受洪水影响、瞬时降雨量大的特点,提出了两种不同场外截洪沟的排水形式,并对此作了相关性对比,同时给出了防洪排水的布置原则、注意事项等。
摘要:截洪沟洪峰流量是截洪沟设计的重要参数。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比较三种截洪沟洪峰流量计算方法,研究了降雨历时、山洪容重和重现期对三种方法洪峰流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方法主要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工程实例,方法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和方法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结果较接近,更偏安全。洪峰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增大逐渐减小,两者呈幂函数关系;洪峰流量随山洪容重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基本呈指数函数关系;洪峰流量随重现期的增大基本呈对数增长趋势。方法1和方法3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汇流面积>降雨历时>径流系数>重现期;方法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汇流面积>径流系数>重现期>高含沙山洪容重。
摘要:良安截洪沟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是佛山市的主要排涝设施。该沟始建于1961年9月.起于上柏铁路孑子渠口,贯穿上柏、下柏、务庄、塑沙四村,经红星一闸后排入佛山水道。良安截洪沟控制集雨面积8.28km^2,高水高排。整治良安截洪沟,关键是确定截洪沟承泄区的设计水位。根据承泄区不同截洪沟出口排水方式分为托排和畅排两种,良安截洪沟的承泄区为佛山水道。属于畅排方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承泄区设计水位可采用与排水区设计暴雨重现期(10年)相应的洪水位,或与设计排水历时相应的多年平均高水位。下面以良安截洪沟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合理选取承泄区的设计水位。
摘要: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入高峰期,但在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未来贵州省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有效的开展,结合贵州省山区地形,本文从截洪沟的相关设计参数,对截洪沟的流量计算、断面选择、截洪沟材质、平面及纵向布置设计进行探讨,为以后贵州省填埋场截洪沟的设计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摘要:山区截洪沟的主要功能是拦截溪沟及坡面洪水,因没有调蓄功能,断面尺寸只能按集雨区内设计标准洪水的洪峰流量来设计,特点是断面尺寸较大,绝大多数时间是极低水位或断流工况下运行,只有在遇设计标准及以上洪水时才达到设计水位,大多是依山而建,因地形地质情况及运行工况不同须采取各种不同的防渗技术措施,才能达到安全、经济和便于施工的目的。
摘要:由于小流域洪水具有汇流速度快、洪峰流量大、预测难度高、破坏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洪水,就会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小流域因流量资料不足无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因此小流域设计洪水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而且,目前在小流域的山洪计算中,均没有对小流域不同数量级汇水面积情况下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对三个级别汇水面积的小流域截洪沟的设计洪水开展研究,汇水面积分别为小于1km^2、1-10km^2,10-100km^2时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其设计洪峰,并进行比较。为小流域不同数量级汇水面积的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小流域防洪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近年来,我国天气形势异常多变,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区域暴雨洪水频发重发,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防御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需从长远角度出发,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排水系统的调蓄容量和排放效率。文章通过对无锡市钱胡路(钱荣路—西环线)快速化改造及周边环境配套工程的设计研究,探讨截洪沟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设计研究,提高排水系统安全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