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戴本孝"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遗民画家与南京大报恩寺——以石涛、戴本孝、髡残在金陵报恩寺的活动为中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2年 第5期28卷 235-236页
作者:许婷婷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南京大报恩寺是明代的皇家寺院,在明清易代之际成为故国的象征,成为明遗民的栖身之所和文化寄托。石涛、戴本孝、髡残等遗民画家在大报恩寺的生活经历代表了遗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大报恩寺的交游,为研究其思想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戴本孝三题(续)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5年 第1期 11-17页
作者:薛永年 
(三)最模糊处最分明 过去的画史,举凡论及戴本孝的艺术,大多说他“山水以枯笔写元人法”,或曰“山水善用枯笔,深得元人气味”。两种措词,一样含义,都涉及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他师承元人,一个是他善用枯笔。确实,戴本孝的艺术渊源与艺术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戴本孝画学思想及其成因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3年 第4期 38-43页
作者:吕少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戴本孝是明末清初重要的遗民画家,以“渴笔焦墨”的独特画风和高尚的民族气节饮誉画坛,其山水画枯寂沉静、富有韵致。文着重分析了他画学思想中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形成他画学思想的主要原因作了简要的剖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戴本孝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及画学思想探析
收藏 引用
《安康学院学报》2019年 第6期31卷 98-101页
作者:员禹辛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戴本孝是明末清初遗民画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一生坚持民族气节,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以"渴笔焦墨"享誉画坛。戴本孝的山水画创作既师承传统又有所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崇"道"抑"法"的画学思想。他主张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渴笔貌孱颜 千秋寄仰止——戴本孝绘画、篆刻艺术探究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7年 第3期 4-9页
作者:杨亮曲阜师范大学 
钱穆曾对晚明士人的学术作过如下评述:“任何一时代的学术,大体都赖外力扶护而在良好环境下产生,独晚明诸老所处时代特为不同。他们的学术,乃在外力极端摧残压迫下成长。他们的精神,纯为一种对时代反抗、对环境奋斗的精神,可说是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戴本孝三题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4年 第2期 3-15页
作者:薛永年 
谈到新安派,人们首先会想到“海阳四家”(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在“四家”之中,又以渐江声名最著。王渔洋谓:“新安四家,宗法倪黄,以渐江开其先路。”张庚云:“新安自渐师以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诚然,祝昌、姚宋、江注等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生·写心——戴本孝黄山之行及其《黄山图册》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3年 第4期 32-57页
作者:许宏泉 
戴本孝是明末清初画坛一位极具文心的山水画家,更是一位充满艺术才情的文人。由于清代文字狱等特殊时代环境的影响加之历来研究者的狭隘与局限,更由于那些动辄以三六九等的概念化与浅尝辄止的浮躁艺术史眼光,使得像戴本孝这样一批画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枯笔的审美心影——以戴本孝绘画为中心的意境探赜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7年 第3期 10-68页
作者:张一弛南京艺术学院 
一、宋元枯笔传统枯笔,亦称干笔、渴笔、焦笔,所谓枯、干、渴、焦皆是形容笔中含水量少。此称谓虽含有用笔之意,然实为运墨之法《。林泉高致·画诀》有记:“墨之用如何?”答曰:“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一而足,不一而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涛与戴本孝
收藏 引用
《艺苑(美术版)》1989年 第4期 87-91页
作者:薛永年 
研究石涛的交游,有助于在联系中认识石涛的艺术及其理论,在石涛的友人中,安徽派名家戴本孝是不容忽视的。二十年前,国外曾有人把钤有"石涛"的印章的《空山小语图》视为戴本孝的作品,后经傅申先生考辨,始知为石涛早期真迹的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实景到画景:戴本孝澄怀味象画故国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6年 第6期 36-38页
作者:束新水南京艺术学院 
清初遗民画家戴本孝归隐写黄山,他的黄山图从实景到画景的转变,无论在造型、笔墨和意境等角度来看都画出了作者故国之思的情怀。黄山形象已经不是实景中的形象,而是一个想象中的理想国,它不属于现世的世界,它是故国山川的象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