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托物寓情"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感美学的“托物寓情”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年 第2期 48-59页
作者:李健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 
托物寓情作为中国古代感美学的一种类型,早已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它的运作模式是先有,然后再寻找与这种相适应的来寄包括自然色和社会现实生活。自然色之所以能够寄思想感,除了天人合一的观念之外,还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托物寓情:“比”的诗性创造表征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 1-4,19页
作者:李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5 
艺术创作超越不了的关系,感是一个方面,托物寓情则是另一个方面。托物寓情以比为中心,其实质是由心至,以比心。比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其展示的是心的主导性,心为动,决定对的去取。比在通常的思维况下并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立意特性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2期34卷 96-102页
作者:徐寅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将意趣放在首位,对立意极为重视。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动机着手,抛开视觉艺术均具有的基本的对“美”的追求,从更深入的角度提炼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道、儒、释三家影响之下所孕育出的“天人合一、托物寓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造艺术意象的美学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 第5期 91-99页
作者:李健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 
创造艺术意象具有独特的美学机制。由于感发方式不同,意象的创造也有差别。感是受外的感发产生感。在感方式中,自然与社会现实之既可能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也可能完成感发任务之后便立即隐退;虚幻之是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昀诗论中的“兴象”创构观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6期38卷 144-151页
作者:李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纪昀是传统美学"兴象"论的重要人,他在诗论中将触之"兴"与兴寄之"象"统一于"兴象"创构的逻辑体系,从审美思维与艺术技法等方面对诗歌"兴象"的艺术创构作了理论探讨。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感美学的生态意蕴
收藏 引用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5期19卷 105-112页
作者:李健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 
中国古代感美学的人与在文学艺术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发生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其实,这就是一种生态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感美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中国古代的感美学类型是生态的,无论感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