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抗战小说"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晋绥根据地抗战小说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今古文创》2024年 第12期 44-46页
作者:武晶 段俊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创建的十九个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战时期,在晋绥根据地,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对抗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创造出了许多适应抗战新形势的文艺作品,在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孙犁抗战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征夫-思妇”征戍抒情传统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48卷 19-28页
作者:刘起林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孙犁抗战小说的鲜明个人风格,奠基于他同时重视“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的高度理论自觉。这些作品以“战士思乡”“异地怀人”为审美主线,深度呼应了中国文学“征夫-思妇”母题的征戍抒情传统。其中“抗属家务事”叙述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小说”的叙事伦理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 第4期 144-152页
作者:张学昕 鲁斐斐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116029 
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伦理维度,考量作家在战争叙事中对人性的追问和发掘,并进一步阐释作品的审美形态和作品艺术价值。文章选择1940年代以来近半个多世纪的部分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对作家创作心理、人性表现和想象力做深入探究,审视作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死场”上的隐喻和洞见--萧红抗战小说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0年 第6期 218-223页
作者:董婕 张学敏兰州大学文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隐喻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话语蕴藉特征,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性的存在体验,具有生存论的现实依据和维度。身处抗战的生死场,萧红凭借隐喻的艺术将目光聚焦于老人、女人和孩子,不论是在生与死的极点考验母性,尖锐地触及人性,还是由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还原与复活:抗战小说真实形态的超越——论熊育群《己卯年雨雪》的文学史意义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7年 第7期 169-175页
作者:赵娜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熊育群《己卯年雨雪》,是一部涉及抗战历史题材的巨著。朱向前、傅逸尘指出:“七十年过去了,中国的作家、艺术家却鲜有能在世界范围产生重大影响的重量级佳作问世。在世界二战题材经典文学的殿堂里,中国的抗战题材文学不仅缺席,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面抗战中期抗战小说检视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3期 88-93页
作者:陈思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全面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较之抗战初期,无论是抒写英雄人物,呼唤民族伟力,还是继续揭露后方丑态,讽刺黑暗现实,都显得更为理性,更为深沉,特别是沙汀、艾芜、张恨水等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大后方农村与城镇的社会生活百态,将尖锐的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西南抗战小说的审美品格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2期43卷 121-126页
作者:陈思广 冯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西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西安710069 
大西南抗战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品格,与全国抗战文学一样应和着时代的脉动,以服务于抗战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讴歌英雄,书写战歌,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力,为民族的复兴与新生而呐喊。随着典型理论的重申,文学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新时期抗战小说的本体美学意识及其表现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6期44卷 12-14页
作者:房福贤 
本体美学意识是战争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战争小说本体美学意识之成立,来源于战争的相对独立的文化意义和战争与人类潜在意识的契合。战争小说本体美学意识的实现,则必须在战争本体的价值观念和美学价值观念上加以更新。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路翎抗战小说的英雄书写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11期36卷 191-194页
作者:陈思广 刘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语文出版社 
路翎对英雄极为推崇,对军人形象偏爱有加,但他笔下的英雄内心多狂躁不已、焦虑不安,拥有一个惧怕死亡又要战胜死亡的悖论心结,且在多重心绪的汇聚与挤压下,英雄内心的焦虑有时会外化成暴力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以缓释焦虑带来的巨大压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端木蕻良抗战小说的萨满教文化因子——从长篇小说《大江》、《大地的海》谈起
收藏 引用
《满族研究》2005年 第3期 106-110页
作者:阎秋红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 
无论从主题学的层面还是从小说叙事的视角解读端木蕻良的抗战小说,都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萨满教文化因子的介入和影响。作家对萨满教文化持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倾向,既否定了萨满教文化不合时宜的一面,又肯定了它合理性的一面。萨满教文化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