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报刊媒介"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五大臣出洋看晚清小说中的“西游”想象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2025年 第1期45卷 55-61页
作者:许萌 李忠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1906年至1911年间,晚清小说家对五大臣几乎清一色地作西游化、妖魔化等艺术处理,这是公使形象书写史上的别样呈现。晚清小说对五大臣形象的刻画,妙趣横生且极具寓言化特色,整体追求内在的“荒诞”与“怪、奇、丑”等审美观念,这与立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一届中国动画史年会暨首届民国动画学术论坛发言提要
收藏 引用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2年 第6期42卷 88-97页
作者:黄智勇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2022年12月17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早期报刊媒介中的动画史料整理与研究(1917-1949)”课题组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内蒙古动漫学会承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联呼声”与俄苏音乐在上海的传播(1941—1947)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2年 第5期 55-60页
作者:林媛哈尔滨音乐学院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塔斯社作为苏联在中国的官方代表先后在上海创办了中文的《时代》杂志、“苏联呼声”电台①以及《苏联文艺》杂志,通过这些媒介平台开展对华宣传。1942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苏联在上海租界的活动提供了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民间艺术的价值构建与传播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2年 第12期2卷 33-35页
作者:胡家保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福建工程学院福州350118 
为推动中国民间艺术的搜集与整理研究,丰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宝库,20世纪30年代,民国文化学人分别以《民众教育月刊》《艺风》《唯美》《文化岗位》《新军》等报刊媒介平台为中心,从学术价值探索、教育价值启发、价值构建探寻等三个维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天津《大公报》看义务戏活动的传播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2年 第5期 78-82页
作者:曹雪苹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义务戏指戏曲艺人不计报酬,为帮助贫苦同行或赈济灾民等而参加的义务演出,也被称为“义剧”或“义演”。义务戏作为一种近世才出现的戏曲演出形式,不仅凝结了戏曲的方方面面,还将艺术与慈善事业相融合,实现了物质救助与精神关怀的统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