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拓跋焘"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北朝礼乐仪式所用《诗经》乐歌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 第2期 46-50页
作者:贾舒雨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北魏太延五年(439),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自此,北魏成为北朝的第一个政权,也是第一个正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同时,少数民族文化随之进入中原,与中原音乐文化交融。在北朝“戎华兼采”的文化取向影响下,自周代便进入礼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汉剧史碑鉴中拓跋焘的塑造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3年 第4期 57-57页
作者:李长平福建京剧院 
《史碑鉴》是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南北朝时代,北魏战胜周边各国,统一黄河流域之后,以太武帝拓跋焘为代表的鲜卑族贵族利益集团与以崔浩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利益阶层是支撑政权的两大营垒,二者之间产生尖锐的利害冲突与权力争夺.拓跋焘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灭佛到兴佛:云冈石窟开凿溯源
收藏 引用
《山西老年》2022年 第2期 10-11页
作者:李生明不详 
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云冈石窟的开凿与古时的画像、照铜镜以及现代照相是一个道理,是出于种族延续前提的审美本能而刻意留下美好的瞬间,以求传之后代、永世留存。太武帝拓跋焘灭佛石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魏佛教造像艺术风格浅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23年 第4期 100-101页
作者:杨佳林 叶原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北魏早期的佛像带有浓郁的中印度色彩,造型保留了从印度流传过来的大部分形象特征,以犍陀罗风格为主,同时融入了印度笈多王朝的造像特点。彼时,西域高僧进入中土传教、授经,带来了犍陀罗样式的佛像,使得工匠在最初造像的过程中参考的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见《源延伯墓志》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6期 197-199页
作者:杨庆兴洛阳师范学院 
按照墓志铭记述的惯例,墓志首先追述了源延伯原本"皇族"的显赫家世。他的远祖是神元皇帝。神元皇帝就是拓拔力微(一七四—二七七),从铭文可以看出,"源姓"和后来拓跋氏的"元姓"应为同宗同祖,这也在史书记载中得到映证。《魏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 第5期 50-63页
作者:杨泓 
公元5世纪50年代,昙曜五窟的开凿,揭开了今日'云冈石窟'历史的大幕。作为云冈石窟早期造像的代表,昙曜五窟是当时博采国内外众家之长对艺术造型再创造而形成的北魏自身时代特色的集中体现。但其艺术造型粗犷而雄浑的气势随着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冈石窟造像题记及其书法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8年 第4期 73-76页
作者:殷宪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 
有史可稽的云冈石窟的始凿时间是北魏兴安、和平年间,即公元452-46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行灭佛之策,“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1]。六年后,即兴安元年(452),其孙文成帝拓跋溶践极,即下令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词中的典故解读——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开去
收藏 引用
《读写月报(高中版)》2019年 第6期 18-19页
作者:刘建松浙江绍兴 
读过多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堂实录,发现讲解典故时,执教者设计的问题大同小异:谁?做了何事?结果怎样?用意何在?这个教学点的落实存在明显不足之处——教者单纯认为通过朗读可以把握典故的情感基调,好像读一读任何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神合一、帝佛合一——云冈“昙耀五窟”魂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6年 第17期 365-页
作者:李小坤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权势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