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东南沿海城市小流域排涝出口少,排涝期出现抽排流量与河道过流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常用的排涝计算方法,结合区域特征提出了改进的水量平衡法,选择典型区域对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比较,并探讨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平均排除法对水面率较低的城市化涝区适用性较弱;河网水动力模型法精度较高,但对资料要求很高且工作量大;改进的水量平衡法因考虑到泵站抽排规模与河道过流能力的匹配关系,与常规水量平衡法相比计算精度明显提高,计算成果与河网水动力模型法接近,计算相对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城市小流域的排涝计算提供参考。
摘要:排涝设计计算中,城建市政行业和水利行业的设计暴雨计算方法和结果有较大差异。该文以南京地区为例,对两种方法的结果作比较,初步分析了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依据割平头法的城市(镇)包围片区排涝传统手工或利用excel计算方法,其计算过程繁杂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计算效率不高。针对此问题,编写并开发了一个基于Qt的割平头法计算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快速并准确地实现包围片区排涝流量及排涝模数的自动计算,同时可导出计算说明书为工程项目后续审查做准备。通过相关实例计算表明,该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得到相关结果,在项目设计生产中使用该软件,可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平原感潮区域,排涝计算复杂。该文以海澄海堤保护区为例,试分析涝区的特点,提出静库容排涝调查计算法思路,应用网格法最优化原理,建立解题模型,设计相应的电算程序,寻求与潮水位最不利组合的内涝最高水位及排涝过程。
摘要:河槽调蓄库容是圩区排涝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圩区河槽实际有效调蓄库容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恒定流模型和水量平衡法对单一河道进行调蓄计算,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河槽调蓄库容的主要因素为起调水位对应水深、泵站外排流量、河道长度及断面形态等,对于过流量较大的骨干排涝通道,其实际有效调蓄库容为其达到泵站外排流量时对应水面线以上至最高水位水面线之间的库容。研究结果可为圩区排涝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圩区逐渐发展成半城半农的混合圩区,随着圩区性质的转变,开展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方法研究对于合理确定平原混合圩区的排涝系统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现状排涝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圩区排涝计算的水量平衡法的改进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周岗圩地区的排涝计算中。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面积权重法相比,该算法引入了最高控制水位及期末水位等约束条件,兼顾了农田地区与城镇地区的排涝要求,排涝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提供参考。
摘要:现阶段,国家还没出台城市排涝规划规范。佛山市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完成的罗格围排涝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主要在排涝标准选定、洪水计算、城市排涝与市政排水对比、排涝计算等方面作了较细致的工作,供同行们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城市排涝常见问题与排涝计算存在的不足,考虑城市雨水管网和内河及泵站排涝系统,探讨利用Mike11软件构建排涝融合模型,进行水动力计算,模拟城市圩区完整排涝过程,解决了雨水管网、排涝河道、排涝泵站的衔接问题,使排涝计算更加精细和准确,为城市圩区竖向标高、河道涝水位、泵站规模及排水防涝调度等方案优化提供支撑,为排涝规划提供较好的基础,并可对海绵城市建设对防涝安全的影响效应进行定量评估。
摘要:针对永济市东部腹地排水体系不畅、渠系建筑物损坏严重及涑水河河道淤积等问题,根据工程任务及规模,分析了排水系统的排涝标准,阐述了排水渠系修复、涑水河疏浚、渠系建筑物改造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腹地排涝系统的合理整治,以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摘要:排涝模数的确定对圩区排涝工程的布局及规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城农混排的区域,排涝模数的确定更是牵扯到圩区排涝安全。文章以舒城县杭埠镇为例,农排区排涝模数采用平均排除法计算,城排区排涝模数采用单位线法计算,经加权平均计算求得区域排涝模数,通过MIKE11水动力模块建模复核圩内水位,发现加权平均求得的排涝模数基本满足地区排涝需求。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