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排练演出"
7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当前中国话剧面面观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5年 第6期 4-12页
作者:康洪兴 
对于当前话剧的现状,应作何评估?这是近来戏剧理论批评界和舞台艺术实践家们都较为关心的问题。据我了解,看法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进入90年代以来,话剧艺术的发展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过去十来年中给话剧戴上的“危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要繁荣 人才是关键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2年 第3期 15-17页
作者:张庭秀 
四化建设,人才为本.川剧要繁荣,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条是要大力培养川剧艺术人才。省川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这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省委号召振兴川剧10年了,我校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锐意进取,在艺术教育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是专业剧团 胜似专业剧团
收藏 引用
《瞭望》1999年 第28期 51-53页
作者:曹光晖 
8年前,在上千个国办艺术演出团体面临生的困境时,一个依靠社会力量创建的不设专职编制、不要国家负担的艺术团,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和提高演出质量,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叫好,走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新路。它就是湖南永州市潇湘艺术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合作中互补——与温琼如同志对话录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1年 第6期 24-26页
作者:唐思敏 
成都市委、市府在号召振兴成都市的川剧中,明确提出要发挥成都市文艺界的整体优势,各种艺术门类在振兴川剧中应发挥自己的作用。成都市话剧院副院长温琼如便身体力行,与川剧表演艺术家晓艇合作,积极参加成都市川剧院三团排练演出川剧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在坚持中发展——承德话剧团印象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11期 47-49页
作者:田本相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在各种文学艺术(包括戏剧)思潮的浮躁声浪里,在影视的冲击下,近10年来的话剧发展不断面临严峻的挑战,至今仍然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之中。从话剧院团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来看,一方面是有的剧团在徘徊,在萎缩,逐渐失去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击节讴歌唤情归——排演川剧《醉战雍州》之我见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3期 32-33页
作者:晓艇 
川剧老前辈说过:“川剧角色往往是自带调料的菜。”我理解的“调料”是指角色形象本身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固定的模式规范。演员要根据不同角色需要,不断摸索。一个舞台形象的诞生是演员创造与戏曲表演程式相融合的结果。川剧《阴阳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撑起京剧半爿天──祝贺天蟾京剧中心成立和逸夫舞台开台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4年 第6期 4-5页
作者:龚和德 
撑起京剧半爿天──祝贺天蟾京剧中心成立和逸夫舞台开台龚和德月的上海,是京剧的春天。20日,天蟾京剧中心成立。28日,逸夫舞台开台。庆祝演出活动一直延续到5月6日。逸夫舞台的原址、前身是天蟾舞台。天蟾京剧中心是以逸夫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演《背妹》的点滴感受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02年 第S1期 30-31页
作者:白凤英 
2001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文联、电视台、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甘肃省“红梅奖”大赛,我参演的折子戏《背妹》受到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并获大赛表演一等奖。得到这个奖项,固然有诸多原因,但我选取了《背妹》这样一种写意性很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青与戏曲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5年 第4期 39-40页
作者:沈泯 
四十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上海女作家苏青,解放后曾与上海的戏曲,特别是越剧,结下一段姻缘。 我是1951年初认识苏青的。当时我正十八岁,因为自幼是个“戏迷”,看到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届戏曲编导学习班在《解放日报》刊登的招生广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执掌“小百花” 深耕书华章 访绍兴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主任陈锦高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6年 第12期 16-19页
作者:陈芳 
近年来,随着《一钱太守》、《李慧娘》、新编《狸猫换太子》、《屈原》、《鉴水吟》等一部部精品力作的问世,吴凤花、吴素英、陈飞“三朵梅花”的竞相开放,新生代演员的不断脱颖而出,使绍兴小百花名声斐然。这对一个区级的基层剧团来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