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探索电影"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探索电影一路走远
收藏 引用
《大众电影2008年 第24期 23-23页
作者:苏星 
"文革"结束以后,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国家经济复苏,文化复兴,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高涨,很快迎来新中国电影又一次创作高潮。这体现在不仅电影的题材内容不断突破禁区、大大拓展,而且电影人对电影本体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概念误译、关键词命名与本土化重构--早期“声画对位”观念在中国的理论旅行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4年 第4期 102-115页
作者:田亦洲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有声电影诞生之初,“声画对位”作为世界范围内探索电影艺术发展方向的重要观念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本土电影知识体系的初建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典型的“理论旅行”伴随着概念误译、内涵演变、关键词命名以及创造性重构等一系列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第五代”改编电影的“探索性”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7年 第11期 26-28页
作者:傅明根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文学博士 
探索电影一般是指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风格特点的电影。对于不同时代、社会和历史语境下的不同“代群”导演而言,他们将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探索的意义和成果。象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德国和法国的“先锋派”电影,四十年代末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胆的追求 辉煌的终止——评当代电影中的形式探索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3期12卷 56-62页
作者:刘继保 
内容与形式在美学范畴中是个对立统一的整体,艺术作品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一切真正的艺术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完美的统一。虽然形式不等于艺术性,但艺术家对生活独有的观照方式和情感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境角色:新时期电影的符指寓言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8年 第3期 111-120页
作者: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 
环境造型,作为电影艺术修辞手段之一,已经日益受到电影理论与实践的重视。电影符号学的创始者克里斯蒂安·麦茨曾经指出,电影有五种物理型式的能指,即运动的形象、人物对白、乐声、杂音、以及字幕。其中运动的形象,则包含环境影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哲学与电影世界简论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9年 第17期 44-46页
作者:大卫·马丁·琼斯 吴莹(译)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影哲学研究已取得七八十年代电影理论曾拥有的地位。电影如何哲学化,或言“如何成为哲学”,是该研究较为流行的一个主题。比如吉尔•德勒兹的柏格森式探索,即探索电影如何表现出对空间或时间的不同理解,便属于这一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电影的“后话”数则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5年 第5期 65-71页
作者:吕晓明 
关于电影的“后话”数则吕晓明进入90年代后,构成“新时期电影”的基本要素已然消失。由于经济和艺术双重因素构成的电影机制的变化,形成了“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斩阶段。近十几年来,我们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介绍和理解是错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91电影研究一瞥(一)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2年 第3期 93-94页
作者:绿烟 东耳 
1.《电影作品》《电影作品》(双月刊,由峨眉电影制片厂主办)虽地处偏僻,但91年的理论专栏却办得有声有色,颇有不少命题新颖、思想敏锐的文章。如蔡耀写的《文化背景制约与电影出路》(91年第2期),阐述了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之所以走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星考问录——近年电影表演面面观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0年 第6期 137-151页
作者:钱建平 
本文想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国影星队伍,或者说表演现状的回顾分析,初步搞清一些电影表演的现实问题,看看在制造明星的这架机器上出了什么故障。被“戏”笼罩的电影表演在新时期的前期,即第五代导演的影片诞生以前,中国电影的主流美学原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壮壮电影的二元并立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89年 第10期 27-35页
作者:张卫 
任何阐释都是暂时的,任何释义都随接受语境的变化而发展。在第五代作为一个探索电影运动已成历史之际,我们对田壮壮电影的评价已从与作者认同的立场转到了冷静剖析的立场,这时候我们不再将作者原意当作阐释作品的权威和标准,创作意图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