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改编本"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读《西厢记》随笔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1995年 第2期 14-15页
作者:夏写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蒋星煜先生的《西厢记》研究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4年 第3期 305-314页
作者:周锡山上海市艺术研究所 
《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最高之作,自元末明初起,即有"旧杂剧,新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盛誉。《西厢记》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将此书与屈赋、《庄子》《史记》、杜诗和《水浒传》并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纪之交的我们怎样面对传统?──从杭州越剧院改编越剧梁祝故事说起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1999年 第3期 47-48页
作者:孙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间的向度——对《拜月亭》不同剧种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2年 第2期 121-136页
作者:方李珍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拜月亭题材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追溯源,"剧最早撰成当在宋元间,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其关目排场已不可考"。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传是关汉卿在前人同题材故事基础上再创作的元杂剧《闺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繁盛原因再探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4年 第2期 205-215页
作者:丁芳黄冈师范学院黄梅戏艺术研究基地 
黄梅戏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主要流行于乡野的小剧种。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从籍籍无名一跃为全国知名,其间固然有时代语境、政府力量、影视传媒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当时并非只有黄梅戏拥有这些条件。所以,今天以历史眼光反观新中国成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印戏剧新交融 众评粤剧《璎珞传》
收藏 引用
《南国红豆》2015年 第6期 15-19页
9月11日晚,邕城的南宁剧场不时响起阵阵轻快婉转的印度舞曲,随着第三届中国—东盟戏剧周的开幕,由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策划、南宁市戏剧院创演的粤剧《璎珞传》再次登上了南宁剧院的舞台。《璎珞传》是我国第一部根据梵语戏剧改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版权局版权司负责人谈《著作权法》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1994年 第8期 18-19,12页
作者:于庆新 
国家版权局版权司负责人谈《著作权法》文/于庆新围绕“王洛宾与西部民歌”的问题,刊第六期发表了戴鹏海、杜亚雄同志的三篇文章。最近,京、沪、津、粤等地的许多报纸也纷纷载文,参与讨论。为此,笔者于8月8日和10日走访了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革”后期的“改编”剧作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16年 第5期 41-46页
作者:周靖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研究所 
"文革"期间,在文化专制政策下,一切艺术活动都必须符合"政治需要",服务于"中心工作",正常的戏剧创作被窒息。到了"文革"后期,在人民群众和党的干部的强烈要求下,极少数"十七年"时期的戏剧、电影作品被解禁;但是,必须用路线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桃花扇》及其改编的美学意蕴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1996年 第5期 2-7页
作者:梁燕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大戏剧家、诗人孔尚任三易其稿、惨淡经营了十余载的《桃花扇》终于脱稿了,一时名噪京师。拂去三百年的岁月风尘,这部古典名著以其璀璨夺目的艺术光华,再次激发了当代众多剧作家、导演、演员的创作热情。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正宗的《赵氏孤儿》——看河南豫剧二团的《程婴救孤》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8年 第S2期 19-20页
作者:曲润海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即现在的山西。这个故事在山西可说是家喻户晓,纪念性的遗迹到处都有。我的故乡定襄县,有一个小村,名叫藏孤台,传说赵氏孤儿就在那里藏过,后来又藏到盂县的山里,那山就叫做藏山,是一处很好的风景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