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政教功能"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传统诗画同质论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年 第4期 39-41页
作者:刘晔南京艺术学院文化基础教学部江苏南京210013 
中国传统诗画之间向来存在着亲缘关系,其原因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本质特征。这相同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功利、实用的价值取向;在与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一人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主体情意的抒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汉社会转型与昭宣时期汉赋观的嬗变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13年 第6期 175-183页
作者:龙文玲广西大学文学院 
西汉昭宣时期汉赋观的嬗变跟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引发的社会转型有密切联系。当时朝野士人在盐铁会上讨论国事时表达了对文艺特性的看法,以文学、贤良为代表的儒生重视文艺政教功能的观念,在昭宣时期士人中获得普遍接受;而以桑弘羊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中国人物画政教性与艺术性之关系——《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创作随笔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0年 第2期 126-127页
作者:王跃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画中人物画起源最早,而早期的人物画政教功能远高于审美功能,且多以人物肖像为主,《孔子家语·观周》曰:"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班固《汉书·外戚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事实与艺术表现: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评析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 第1期 61-64页
作者:赵湘学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 
中国自古以来就关注英雄及其图像的社会功能,把它作为思想教育的工具。早在南朝时期的绘画理论名著《画品》中就有“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记载。唐代的统治者更是视图像为国之重器,例如《历代名画记》阐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画的功能
收藏 引用
《文化产业》2023年 第33期 37-39页
作者:卫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画家通过绘画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借画抒情;绘画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途径,还是人民生活面貌和民族性格的主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铉文学思想论略
收藏 引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 第6期32卷 101-104页
作者:王通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徐铉作为五代入宋的著名文人,其文学思想体现出重视儒家教化作用、重视艺术性以及崇尚新奇等倾向,在当时十分具有代表性。徐铉的文学思想虽然具有个人以及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对五代文学弊病的改革、宋代文学新风尚的开启起到了不可替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辽代诗学思想论衡
收藏 引用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5期7卷 57-62页
作者:张晶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辽代诗歌是中国诗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意义不在于艺术上如何成熟而精致,而在于其以清新质朴的形态为中国诗史充填进新的质素。辽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是契丹族诗人,而且尤以上层人物为主。辽代没有专门的诗学著作,其诗学思想主要指在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视阈中的诗画优劣
收藏 引用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24卷 101-104页
作者:欧风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在中国和西方,历代都有关于诗画优劣的争论。在西方,诗画孰优孰劣,两派各执一端,势均力敌,但在中国传统诗画理论中,"诗优画劣论"一直占绝对优势。从顾恺之最早注意到绘画的缺陷开始,"诗近全能/画有局限"的观念始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