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政治思想"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调查与思考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04年 第2期 28-31页
作者:安云凤 
为了了解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为了给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研究提供现实依据,2003年初,我们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装文化元素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 第3期44卷 110-116页
作者:王晓娜北京服装学院思政部北京100029 
政治思想和服装文化是相互塑造与共同发展的。这一论断不仅有着明确的学理基础,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形态。政治思想和服装文化的相互塑造为“以服装讲政治”、深化政治理论与艺术元素的融合提供了全新视角。将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子所谓“无为”与“美之为美”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2期39卷 39-44页
作者:徐可超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在上古,"为"字常有"谋取"之义。以郭店楚简本为依托,通过文本内外语境的分析,可知《老子》中"无为"之"为",应该采取这一含义。所谓"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等说法,意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子杂谈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1996年 第6期 45-46页
作者:傅仰虞 
教子杂谈傅仰虞我是一个兼任了两种社会职务的“当权者”———既当爸爸,又老师。而且是先当爸爸后当老师、先教儿女后教学生的。所以,我的体会,教儿难于教生,是有身经历的。六十年代末,30岁的我娶了妻子,建了家庭,于是,我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燕乐二十八调缘何无徵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 第4期22卷 56-57页
作者:李来璋吉林省艺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唐、宋以来的燕乐二十八调中,宫、商、角、羽齐备,而独无其徵,究其原因,既与其音律之载体———四弦四柱的琵琶形制和基本定弦法有关,又与其唐人的音乐理念和政治思想观念相涉。至宋代,则因其运应火德而力倡徵调,“足以道和而化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中国人可以说不》谈起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1997年 第2期 27-28页
作者:王求峰 
从《中国人可以说不》谈起●王求峰由《中国人可以说不》这本书引出的《说不》系列丛书,近来在校园内外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成为同学们的热门话题。笔者阅后也有一些感触,试着写出来,权且作为一家之言吧。《说不》丛书的问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己亥杂诗》中自传组诗的形象塑造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 第10期41卷 15-16页
作者:陈雅惠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己亥杂诗》中有许多颇具自我叙事意味的诗篇,可视为作者自传生平的诗作。其中诗44至53构成了一组小型的自传诗,既有诗人对自我形象的理想化塑造,又有清醒的现实刻画,表现了诗人不同时期的复杂心理,也体现了龚自珍政治思想的矛盾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做秘书工作的体会
收藏 引用
《秘书工作》1996年 第4期 34-35页
作者:傅玉成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办公厅 
秘书工作是一件光荣而有意义但却十分繁重的工作。我是一个农村出生并长大的青年,有机会能直接为领导服务,学习领导的处事艺术,聆听领导的教诲,确实是我一生的荣幸。从事秘书工作3年来,自己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观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文选》“七”看七体题材内容之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 第4期19卷 52-55页
作者:孙津华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文选》中所收三篇“七”体,主题上表现出从“问疾”到“招隐”的演化;而每篇各小节也不断有新的题材因子融入,从而使文人价值标准的变化、文学观念的演进、政治思想的变迁对作品的影响和制约,作品对现实的艺术化反映等都能在这三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俄苏文化影子下的鲁迅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 第3期 45-52页
作者:孙郁鲁迅博物馆 
鲁迅的走上左翼道路,与译介俄苏的文学作品有相当大的关联。他由对“同路人”的关注而进入到对革命的思考,呈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某种逻辑过程。鲁迅对革命与文学的关系的思考,不同于同时代的左翼青年,他更看重知识群落自身的有限性,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