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政治波普"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政治波普的历史变迁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年 第3期 10-13页
作者:易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015 
1985年以追求前卫艺术形式而进入中国的政治波普,成为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中最重要的现象,其特点是具有潜在、历史的本土政治性。经过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调整变化,政治波普在中国继续一路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附生艳俗艺术。艳俗艺术虽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治波普”在巴西引起风波
收藏 引用
《美术》1995年 第7期 81-82,88页
作者:周易 
圣诞前夕的圣保罗 1994年11月,盛夏的巴西圣保罗迎来了艺术的节日——“圣保罗艺术双年展”。居住在当地的众多华侨也前去观看。他们没有想到,双年展中,个别中国画家参展的作品,是具有政治波普风格的毛泽东系列画像。那些色彩缤纷的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俄政治波普艺术之比较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4年 第2期 30-32页
作者:王斐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设计领域的不老松——政治波普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 第9期 138-140页
作者:张宇北京尼太格皮草时装有限公司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时尚艺术理念和作品被创作出来,波普艺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波普艺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艺术传统。而政治波谱就是用时尚的艺术的语气表述流行的各个艺术活动和内容,最常见的就是美术和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治波普的兴起与没落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1期11卷 14-17页
作者:方志凌黄冈师范学院 
政治波普是"85新潮美术"之后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最深的一种艺术潮流,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了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特有的社会文化心理和这一时期年轻人的心理体验。中国政治波普的流行与滥觞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治波普雕塑中感悟符号在雕塑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年 第9期 47-49页
作者:荆琦滁州学院 
在生活中符号无处不在,在雕塑创作中我们无法避免符号的运用,若运用得当。将对雕塑本身意义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符号的运用首先要与自己创作的主题及理念的表达相一致,要宁缺毋滥;其次,符号在雕塑中的运用要符合时代的气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流行标签看架上绘画的发展——以政治波普、卡通一代、艳俗艺术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海》2010年 第6期 81-82页
作者:黄薇湖南女子大学艺术设计系 
一、政治波普——非艺术意识的"媚俗"波普艺术的前身是"集成艺术",就是通过拼贴、罗列等集成手段进行艺术创作。而在此将波普艺术替称为"政治波普",一方面是因为其"消除了高级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本身就是一种前卫的政治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联政治波普——中国“当代艺术”的直接渊源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3期 14-15页
作者:黄河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苏联艺术家作为当年西方艺术市场的宠儿,如今被中国艺术家所取代。乖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一眼看到了先前大红大紫的苏联政治波普,立刻看懂了西方艺术市场喜欢什么,什么东西适销对路。维基百科法语版"索茨艺术"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治态度的在场与退场——论政治波普和艳俗艺术的关系
收藏 引用
《艺海》2013年 第3期 58-59页
作者:赵玉彩湘潭大学 
政治波普政治态度的在场,是美术家对文革特殊时期和国家政治文化的个人理解与思考的表达,美术家借助大众文化消解经典政治神话,重建艺术的独立权和话语权。而艳俗艺术则是政治态度的退场,它抛弃了政治意识形态的东西,变成了表达和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探析——中国波普艺术现象研究系列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8年 第4期31卷 85-86页
作者:黄凤仪 吴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本文研究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的特色,同时更全面地解读其作品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推动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实践。从张晓刚的求学经历和艺术成长背景入手,运用符号学的方法研究其脸谱化肖像能指背后的思想内涵所指。从他的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