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救济制度"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WTO与我国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模式设计
收藏 引用
《学海》2006年 第6期 86-91页
作者:焦富民扬州大学法学院 
科学、完善与有效的救济制度模式设计是政府采购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采购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保市场公平运作,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推进政府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而政府采购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滥用及其救济制度设计
收藏 引用
《税务与经济》2005年 第3期 11-14页
作者:杨森平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目前,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经常发生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为此,应该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确定应遵循的原则、设计救济制度等措施,一方面使自由裁量权能有效运作,保证行政管理能动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防止行使者滥用权力,从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公民权利救济制度之新探
收藏 引用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 第6期 91-103,156页
作者:戚建刚 张晓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急法研究所武汉43007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公民权利救济制度是规范公民在食品安全法上的权利遭受特定主体非法侵害时,依法向有权机关提出请求,有权机关就是否对公民权利提供法律保护所做出决定的行为规则总和。它是一种覆盖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全过程的法律保护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救济制度之完善
收藏 引用
《档案学通讯》2021年 第3期 71-77页
作者:连志英 古楠珂 周眙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北京100872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及其设计
收藏 引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6期12卷 102-105页
作者:陈君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1 
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是针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的一种特别救济制度,是国家基于保护刑事被害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经济救助使刑事被害人尽快摆脱不利境地的一种制度设计。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应从刑事被害人救助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程序结果救济制度的理性设计
收藏 引用
《东方法学》2013年 第3期 154-160页
作者:谢艺 叶平北京大学法学院 国务院法制办 
理性的程序结果救济制度是正当程序的基本内涵,是程序之外的程序正当性诉求。但是,程序结果救济制度具有两面性:改错机会的提供与无限反复的可能、实现正义抑或生成更大的非正义、控制权力还是放纵恣意、鼓励参与或者放任消极。这就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劳动争议精神损害救济制度研析
收藏 引用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 第7期27卷 105-107页
作者:但雪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民事法律体系对精神损害救济的逐渐承认与完善,引发了一系列精神损害救济制度设计的革新。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对劳动争议引起的精神损害的救济尚无明确规定。现实中,受害者只能援用民事法律,特别是《侵权责任法》对自己的精神利益进行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小额诉讼程序救济制度的完善
收藏 引用
《特区法坛》2017年 第6期 35-41页
作者:李志彤文昌市人民法院 
2013年修改实施的《民事诉讼法》以及2015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整体构建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项诉讼程序的基本构架,其目的指向案件繁简分流,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质效,但运行现状并不理想。本文认为救济途径的缺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专利侵权救济制度有效性及其完善建议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19年 第12期 00087-00088页
作者:李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通信发明审查部北京 100088 
专利制度包括专利侵权救济的设计必须适应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现状。对现行专利侵权救济制度进行调整,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文章对专利侵权救济制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完善建议,以供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全国通关一体化格局下纳税争议及其救济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海关法评论》2020年 第1期9卷 111-123页
作者:黄玲南京海关隶属扬州海关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于2017年7月1日起全面推开,海关总署税收征管中心①正式运行,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同步推进,形成了"中心—现场"的税收征管作业模式,对纳税争议及其救济制度也产生了影响。从主体和行为两个方面考察,税收征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