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教材观"
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耕读法治专册教材 培养法治念素养——以八下法治专册第一单元为例
收藏 引用
《青少年法治教育》2024年 第2期 30-36页
作者:仲伟松 朱锋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 江苏省南通如皋市石庄初中 
《道德与法治》八下法治专册教学,对教师来说,看起来“熟悉”,教起来“陌生”;对学生而言,学起来“懂了”,评价训练时却“懵了”。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容本身偏难的问题,也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走出法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材观研究——基于9名教材建设负责人的个案分析
收藏 引用
《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 第11期43卷 22-27页
作者:皮琳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222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经验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等,从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教学4个维度,对华北地区一所“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9名教材建设负责人的教材观分析发现:教材目标由关注服务知识学习和考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中英语教师的教材观教材使用情况研究--基于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阅读材料使用相关情况的调查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年 第12期 57-63页
作者:马利 王琛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 
教材阅读板块提供的阅读材料是每个单元语言知识的重要载体,它为学生提供语言素材,是学生学习语言、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抓手。基于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对教师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义教课标》的理解程度与其使用教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新的教材观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02年 第4期 46-48页
作者:张廷凯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研究室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教材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教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式教育视野中的教材观
收藏 引用
《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 第9期 19-21页
作者:周建平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 
生态式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通过相互作用而促进人的创生。创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长,生长是有限的、线性的,而创生则是强调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独特性、新奇性。由此,在生态式教育视野中,教材不是“圣经”,也不只是“材料”,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教材”到“学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观研究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 第8期40卷 25-31页
作者:李志超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华321004 
教材”和“学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材着重“教教材”,教材等同于教学本身;“学材”强调“用教材教”,教材是开展教学的手段和载体。从“教材”到“学材”的教材观变化,集中体现在教材的组织编排、内容选择和知识呈现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想到——兼谈教师的课程实施教材观
收藏 引用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2016年 第5期 63-64页
作者:游泽生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一、思考缘起前不久到实习学校听了一节随堂课,执教老师已有十多年教龄,教学经验颇为丰富,其执教的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检查了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层次,紧接着就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课程新目标下的教材观
收藏 引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 第2期 157-158页
作者:朱秀英新疆石河子121团第一中学 
教材应服务于教学,适用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驾驭教材,应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设计生动活泼、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学习活动,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职业院校教师教材观浅析
收藏 引用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6期27卷 76-77页
作者:樊水龙 宋颖丽泊头职业学院机械设计系河北沧州062150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来源多元化和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的教材万能教材能动教材妥协等,从教材选择权、教材选择标准、教材使用、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剖析了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样分别两样情——《黄鹤楼送别》两次教学折射的教材观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年 第1期 41-42页
作者:陆信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包诗”,文是诗头,诗在文中,学文是为了理解诗的含义及其表达的主旨。在这篇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既是重点,又是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