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教育艺术"
2,4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命美学视域下的教育艺术及其审美维度
收藏 引用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5年 第1期46卷 114-120页
作者:夏泉源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生命美学是关注人生成为审美的人的艺术。生命承载着“教育艺术”这个词的权能和尊严,生命美学则为教育实践架起了一座直抵生命存在艺术之桥。将教育实践置于生命美学视域之下,能更好地揭示教育何以能通过生命、朝向生命、提升生命而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艺术艺术教育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1期36卷 100-102页
作者:抗文生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 
教育艺术艺术教育这两个概念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前者属于方法论范畴,是指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法、手段、技巧合乎规律而卓有成效地运用;后者属于内容范畴,是指以艺术知识为特定教育内容而对教育对象实施的教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艺术及其创造
收藏 引用
《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 第9期 16-19页
作者:涂艳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 
人们常说,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表明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是有区别的。但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又有密切联系。教育科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门科学。"因此,教育科学是一种富于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艺术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38卷 120-124页
作者:彭文晓襄樊学院教育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诉诸情感,心仪自由,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的活动。从逻辑上讲,教育活动与艺术活动具有太多交叉的地方;从现实中看,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本质主义、功利主义等弊端,如果以艺术的理念与方法来审视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
收藏 引用
《中小学管理》2000年 第12期 30-32页
作者:范基公北京二中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即“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其最高法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艺术教育改革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01年 第3期 22-23页
作者:李燕杰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是科学,它不仅属于现在,而且属于未来.教育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必将是今天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教育的生存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谓教育艺术——基于康德的视角
收藏 引用
《现代大学教育2020年 第2期36卷 1-8,112页
作者:李长伟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济南250014 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 
康德的教育学是研究怎样教育的实践教育学。在他的实践教育学中,教育是一种艺术。不过,康德并没有对什么是教育艺术给予明确和清晰的回答,学术界对康德的教育艺术概念亦缺乏研究。不过,如果从康德对一般艺术的详尽规定出发,同时结合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西方教育艺术论初探
收藏 引用
《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 第4期 1-6页
作者:王长纯东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 
在近现代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不乏对教育艺术这个命题的论述。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632年就曾指出,大教学论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现代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说过,教育就是获得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师教育艺术风格:内涵、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 第4期 59-62页
作者: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山东济南250014 
教育既是培养人的一门科学,也是塑造人的一门艺术。发掘、探寻与阐释教师的教育艺术风格,并将之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可赋予教育活动无限生机与活力,彰显教育过程的特色与魅力,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优化。要提高教育效果与质量,必须重视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育艺术性及教育艺术教育科学的关联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 第2期13卷 22-25页
作者: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教育既有科学的品性,也有艺术的格调。教育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整合和有机统一。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将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阐释和论述的,而对教育艺术性剖析和探究尚显单薄,这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影响了教育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