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化遗产"
3,6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遗产价值的判断与辨析——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2015年 第5期 20-27 127-128页
作者:复旦文化遗产课堂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200433 
上海田子坊所在里弄初为石库门建筑与里弄工厂共生的街区。进入21世纪后,其居住功能逐步弱化,演变为居住、商业、文创、休闲等多种功能互相交融的状态。在这期间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合力角逐,政府、开发商、艺术家、居民等各利益相关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原则的意大利思想渊源——纪念意义的永续留存与艺术品格的大众认可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5年 第1期 96-108页
作者:李正宇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真实性原则作为检验变化中的文化遗产是否还是其自身的标准具有意大利思想渊源。历史上意大利的修复实践主要在于恢复文化遗产的纪念意义和实用功能,体现了修旧为用的立场。意大利早期修复学者博伊托和乔万诺尼重视作为纪念物的文化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遗产视角的三线建设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5年 第1期32卷 37-44页
作者:刘伯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至1964年投资的3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中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1)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使一大批当时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电影艺术与文化遗产传播:关系、特征及功能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5年 第1期 112-117页
作者:陈婉乔 陈锦莹北京电影学院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建设文化遗产传播体系是实现文化遗产辨识、普及、活化及对外实现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电影与遗产的关系不仅仅是传播媒介与被传播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滋养的关系。电影也可以成为遗产,遗产也可以是电影中的表征。此外,两者都是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保护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沙湾飘色为例
收藏 引用
《特区经济》2025年 第1期432卷 69-73页
作者:稂艳玲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本文从生产性保护的视角出发,在探讨沙湾飘色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传承与创新策略,如在大型庆典中展示飘色、开发飘色工艺品和纪念品、设计体验性旅游活动、策划飘色艺术的主题表演等。文中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文献计量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设计中外语境研究比较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25年 第2期46卷 201-215页
作者:刘凌逸 张军 董浩宇湖南大学长沙410082 
目的 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是指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中,以数字化技术增强公众服务体验的设计活动,旨在对中外不同语境下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的现状与范式进行比较、梳理和分析。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以“文化遗产数字化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西走廊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自然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 第1期55卷 180-192页
作者:沈妍 徐卫民 温超 张文茜 余熠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西北大学智能交互与信息艺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27 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22 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河西走廊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融通之地,亦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有效保护河西走廊文化遗产对勾勒文明经纬、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以河西走廊地区的文保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沙城市传统符号的现代化再生应用
收藏 引用
《丝网印刷》2025年 第3期 11-13页
作者:廖建民 汤芷珊 何若如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探讨城市街区传统符号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结合“数字+文化遗产”实践及国家战略,通过符号学理论与长沙传统街区文化符号应用案例分析,归纳其在文化遗产中的内涵和价值。创新传统符号为文化遗产保护架起跨时空桥梁,构建多元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遗产数字化存档的技术路径与实现方法——以河北井陉拉花与戏剧为例
收藏 引用
《沈阳文旅》2025年 第1期 114-116页
作者:叶冠宏河北传媒学院 
近些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档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例如,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都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建立了庞大的数字档案库。井陉拉花以及戏剧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阳朔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设计
收藏 引用
《天工》2025年 第6期 19-21页
作者:陆玲广西艺术学院 
阳朔古民居建筑作为桂林地域文化的象征,展示了独特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了阳朔古民居的文化价值及其装饰艺术特点,强调保护传统建筑与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现代人居设计理念,提出通过数字化记录、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