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学品格"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电视剧的艺术品位与文学性──兼谈《大雪无痕》的文学品格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01年 第8期 26-28页
作者:王宁 
近几年来,中国电视剧空前繁荣,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影响最广泛、受众最巨大的一种文化样式.然而,我们也不无忧虑地发现,大量充斥荧屏的,却是一些观众'不爱看'、'不好看'的非审美化电视剧目,其艺术含量与文化内存少之又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并未失落的文学品格——兼谈报告文学的短写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1989年 第6期 40-44页
作者:赵佩 
报告文学在报告与文学的两难中,跟随着时代披荆斩棘、呐喊呼号,取得了不小的战绩。1988年的报告文学大潮,更推涌出一个覆盖城乡的“纪实文学热”。本年度以来,更有一些纪实性刊物以挖掘历史封埋的新闻为信息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心理与新时期文学品格的嬗变(续)
收藏 引用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3期 46-50,78页
作者:余峥 
无可避讳的事实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进入转型期的阵痛阶段,社会群体心理纠结着失望与期望、兴奋与失落的“骚动”.以经济为轴心旋转起来的社会机制乃至文化机制,使社会心理相应地产生某种失重感.每一个体现实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心理与新时期文学品格的嬗变
收藏 引用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2期 53-57页
作者:余峥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本文的融汇,构成了文学史的全部。当我们检索新时期文学急骤演进与迅疾更替的艺术现象,可以发现,“期待视野”不仅来自读者,亦出自作者。它们共同参与着文学品格的选择:这就是“社会心理”。 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文学影像生产中的审美精神传承与演进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9年 第1期 140-143页
作者:宋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210096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310023 
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与技术媒介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学资源的合理转化及传承与创新,是我国影视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指出,这一问题不仅需要遵循影视生产的规律,更需要传承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内核与文化品格,并把握其演进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与左联三章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 第10期 4-16,24页
作者:杨义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一个教室开成立大会,至今已经80周年。80年后还要认真地谈左联,可见左联对于读解现代中国文学品格与命运,具有不容忽视的本质性的价值。讲现代文学史,不涉及其本质则已,若涉及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白嘉轩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3年 第4期 20-23页
作者:费秉勋 
《白鹿原》以中国民主革命在白鹿原上的具体演进过程为经,以白、鹿两大家族的家族内部生活以及两族的相互关系为纬,来推进小说的发展。我以为概括地说这部长篇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和收获。第一是宏阔的艺术气势和史诗的规模;第二是充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构成基石
收藏 引用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 第2期10卷 78-82页
作者:王向阳娄底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0 
沈从文的艺术世界包括了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其湘西世界的构架有几方重要的基石:湘西自然世界的主体形象──“水”;爱、善、美统一的生命形式;楚文化的遗风──风俗民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死之间的灵魂救赎——《余震》和《云中记》的伦理问题
收藏 引用
《阿来研究》2019年 第2期 59-67页
作者:许亚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地震,是最残酷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地震中,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如草芥、命在旦夕。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的发生,只不过是几十秒的事情,但是它所引发的心灵创伤、世事变迁可能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南文人:文化传统与写作形象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1996年 第2期 45-47页
作者:航雁 荣荣 
严家炎先生最近主编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倡导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本世纪中国文学。这无疑开辟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和一条曾经被忽视了的研究途径,对文学与文化具有探索的双向意义。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