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学类"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五大抓手(四)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5年 第12期 17-21页
作者:刘祥江苏仪征中学 
语文课该如何教,或许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我的观点是,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用成串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前行。前三篇文章中探究的身份、细节和关键词等三大抓手.如果不将其设计成有价值的问题,不能让这些问题形成有效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09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解
收藏 引用
《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 第23期 25-27页
作者:赵军强河北省宁晋县教育局教研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耕作的诗人张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在房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生理解与评价要求的距离——以2014年高考浙江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5年 第6期 12-13页
作者:孙立宁波外国语学校 
2014年浙江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王伟锋的小说《走眼》,其中第12题计4分,题干表述为:"‘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是:1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然与生态的和谐——从“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类获奖作品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作家(纪实版)》2012年 第12期 220-221页
作者:古娜新疆伊犁州计生委培训中心 
自然与生态的和谐,是当下最为人重视的话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物质文明是人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重对话”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 第8期 58-59页
作者:孙艳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潜心会文本""入境始与亲",文学类作品中蕴涵的生命精神、精准的语言、精致的表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展开三重对话,进入作品的世界,想作品中人物之所想,感作品中人物之所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融合·生存暗示·语文经验——文学类文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设计取向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2015年 第6期 80-83页
作者:林伟明河南省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笔者以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使命无非是获得精神融合、生存暗示和语文经验。因而,文学类文本教学在设计和操作上,应以这三种追求或者境界为目标。一、第一种追求:自我内在精神的融合从母语学习过程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一取向便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增设文学类实践环节课程 培养新型人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专业教学改革探微
收藏 引用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 第1期1卷 79-80页
作者:张唯嘉 李克和 文际平佛山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2000年初,佛山大学中文系在制定《200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缩减了文学类理论课程的计划学时,增加了被列入实践教学环节的"课外导读"课(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导读、外国文学导读、文学概论导读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类文本解读问题的调查研究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2014年 第11期 20-22页
作者:徐哲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言:“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类副刊美出文化味
收藏 引用
《中国地市报人》2016年 第11期 33-34页
作者:李凤烟台日报社山东烟台264000 
在现代报业竞争中,报纸版面的“眼球”效应越来越突出。一张报纸想要吸引读者,无疑需要个性的版面。尤其是副刊,作为报纸最活泼、最生动、与读者互动最多的一版,更需要与时俱进。而副刊中的文学类副刊是极具个性的,其版面设计也大不相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设想与开发——以“走进现代作家苏青”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6年 第6期 65-67页
作者:鲍静静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田莘耕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发基于地域文化的语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