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章"
3,728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张九龄之文章论其“大手笔”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2年 第9X期 62-63页
作者:薛新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艺术系 
张九龄作为初唐渐盛时期的关键性人物[1],其文章显示雄浑阔达的盛世气象,开启骈散兼具的一代文风,学界历来认为张说之文胜于诗,张九龄之诗胜于文,对张九龄文质兼胜的诗歌研究居多,对其文章关注较少。梳理张九龄之文在内容题材、创作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章体式对文本解读的制约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 第6期 64-65页
作者:何元俭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文言文教学不外乎两种思路:"先言后文"和"随文学言"。徐昌才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采用的就是"先言后文"思路,在"学生粗读文本,疏通字词,感知大略之后",着力开展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他的这个设计,立足于"文"的教学,特点鲜明,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李春青教授文章的回应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 第6期31卷 45-46页
作者:毕来德日内瓦大学汉学系 
李春青教授对于连的辩护,我很赞成。我也是从于连对一些中国传统概念的分析得到了启发。比如,我在《中国的书写艺术》一书中就参考了于连对“文”这一概念的深刻见解,同时对诸如“力”、“神”等其他概念作了较为深入的阐释。我认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地人心评文章——读王兆胜的散文批评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6年 第6期 145-149页
作者:肖鹰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王兆胜是近年来中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的散文批评家.他的散文著述甚丰,影响亦广.在本文中,我仅以他的两部散文论著《文学的命脉》和《真诚与自由》为对象,评述他的散文思想和批评实践.王兆胜的文章是透明的文如其人的文章,其人其文是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党报经营:围绕“党”字作文章——党报经营工作随想
收藏 引用
《中国报业》2009年 第11期 58-61页
作者:李洪太郑州日报 
互联网冲击、报业竞争、金融危机……中国的报业生存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正视现实,迎战危机,是每一个报业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相关政策尚未“落地”之前,党报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文、人文与文章:先秦两汉之“文”的美学意蕴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2023年 第2期 165-171页
作者:李健 詹文伟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中国古代“文”的内涵复杂,其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表现主要概括为天文、人文与文章三个层面。就天文之“文”而言,它指自然万象及背后运行的宇宙之道的绚烂呈现;就人文之“文”而言,它指被礼仪章程规范的“守礼”之人的行为、情感和言语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志摩的一篇文章与《鲁迅全集》的一条注释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 第1期 72-74页
作者:杨文军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信箱430072 
鲁迅《〈华盖集〉题记》中有这样一句:“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心谋划唱大戏未雨绸缪写文章——河南省政协围绕大型活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纪实
收藏 引用
《中国政协》2010年 第1期 48-49页
作者:王守振《中国政协》编辑部 
“宣传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个好的宣传创意和策划,可以使具有新闻价值的宣传素材效果倍增。”2009年10月28日,在省政协新闻宣传座谈会上,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语中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谈城市民间音乐的传统与变迁——以内特尔的两篇文章为例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4年 第8期 67-69页
作者:汪莉 郭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团委 
民族音乐学家对城市音乐的关注与研究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移民音乐的研究,通过都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来研究那些从乡村及国外迁入的移民音乐文化。学者们关于城市音乐的研究,是通过对许多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毛泽东文章的口语艺术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S1期20卷 72-74页
作者:丁安仪 万新 
毛泽东的文章著作,不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理论文献,同时在言语运用方面,也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贡献,为人们正确使用汉语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的语言既遵循规范,又有执着的创新精神,其中一个最为明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