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笔"
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修订版后记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7年 第6期 1-7页
作者:李希凡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本是20世纪末就开始酝酿的题目,最早曾是想写一本“艺境探微”的笔记,写了几篇,终于为种种外因,难以为继。又由于老伙伴打上门来,仓促出版了一本题名《红楼梦艺术世界》,实际上那样几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新、绮丽、隽永的文笔——沈从文作品的语言特色分析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1期8卷 87-91页
作者:黄献文 
表层意义上看,语言只是作品的形式之一,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即内容的构成,它可以直接构成作品所特有的氛围、情境和风格。沈从文的语言正是如此,他的清新、绮丽、隽永的文笔,亦是他创作风格的最一般的表现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笔精悍 开门见山——邓小平谈话的开头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1994年 第4期 71-73页
作者:李永昶白城市委党校 
《邓选》三卷收集的讲话、谈话等11(?)篇文章,文风朴实,博大精深,别具一格,堪称典范。本文拟就这些谈话的开头艺术,结合具体作品作些具体介绍和分析。单刀直入的点题式。这是直截了当地点明题意的开头方式,其好处在于防止离题万里,空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胡适思想批判”否定论者的回应——《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后记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 第4期 114-117页
作者:李希凡中国艺术研究院 
"红学"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有了很多规范性的提法,红学史也有了好多部.说起历史形成的所谓各种学派来,更是众说纷纭,但未必都是真正科学的概括,何况历来"红学"出现的种种怪现象,还时有重复和"崛起&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编辑华笔在办刊中的效用
收藏 引用
《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 第5期 69-73页
作者:雷声远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作为期刊编辑,怎样通过煎妙烹炸、添加佐料,把作者提供的“原料”做成色香味型俱全、夺人眼球、诱人食欲的佳肴美味,“编辑华笔”是一个不可不用的武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议论一篇短篇小说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2001年 第5期 32-35页
作者:何满子 
一篇短篇小说,是一个无名作家的手稿。我从一家杂志编辑手中看到,那编辑是我一个老朋友的学生,这天在老朋友家聊天,碰在一起了。编辑的文件包里就装着这篇小说,他就拿来当作话题,说写得还不错,触及人生现象的一个新领域,是否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归田赋》的语言之美
收藏 引用
《汉字文化》2023年 第11期 46-48页
作者:朱怡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10081 
原始艺术中诗乐舞一体的文化传统赋予了辞赋别样的音韵之美,诗歌向辞赋的演进则让辞赋的语言美更为人所欣赏。张衡的《归田赋》作为东汉抒情小赋的开端,是二者融合之典型,故而今以论述其艺术形式,探究辞赋艺术的语言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笔清俊韵味长——牛希济词艺术平议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年 第4期 23-24页
作者:傅伟浙江省武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牛希济,临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峤兄子。遭遇乱世,流寓巴蜀,投靠牛峤。仕蜀任起居郎、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蜀亡入洛,后唐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后人称牛学士。牛希济是唐末五代的古文高手,时人称其"文学繁赡,超于时辈"[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插曲”对普鲁斯特美学的揭示作用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 第4期dong j卷 112-119页
作者:涂卫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普鲁斯特美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整体化的眼光与隐喻文笔——之结合,在《追寻逝去的时光》中主要由三位虚构的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来展现。小说家一再将隐喻嵌入“中国艺术品”,使不同的主人公看见表面遥远的世界实则互相沟通与交融。整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5岁女孩出了本书《我给名著画插图》
收藏 引用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3年 第3期 11-13页
作者:陈全忠(文/图)不详 
2022年12月初,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九届上海国际童书展现场,《我给名著画插图》作者、少女作家刘天韵与读者分享了她的创作心得与成长感悟。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从未给她报过课外班,没给她请过家教,而是引导她广泛阅读。凭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