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斜率"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一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公开课说“数学文化”
收藏 引用
《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 第7期31卷 27-30页
作者:俞昕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 
自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首创式的提出“数学文化”一说以来,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一些优质课评比的公开课中,很多的数学教师都迎合新课程的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嵌入或设计有关“数学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尊重学生,应从教学设计做起——“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3年 第6期27卷 11-13页
作者:齐新发 郑新春北京市丰台二中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鼓励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惧于教材的权威性,始终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对教材惟命是从,一味强调尊重,只要与教材相左,就拿出教材这把“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学概念教学中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高一年级《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现代教学》2015年 第21期 28-30页
作者:沈子兴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前端分析]数学概念是数学的核心之一,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正确与否,理解层次的深浅,直接关系到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问题的提出]《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图示教学法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上海中学数学》2015年 第7期 55-57页
作者:曹斌 毛美生浙江省丽水中学 
图示教学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常用的图示方法有(线框)图示、图表、图画(含简笔画)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MPCK视角下的核心概念教学——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研究》2014年 第5期 11-14页
作者:马海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athematic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MPCK)MPCK是关于某一特点的数学教学内容该如何进行表达、呈现和解释,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按照香港中文大学黄毅英教授的观点,MPCK是三个基本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年 第7期 143-144页
作者:全媛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能力。文章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寻找直线的倾斜角、运用直线斜率公式的过程中,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直观观察、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直线的斜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数学之友》2014年 第4期28卷 37-39页
作者:郭建峰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高新技术丰富学习资源,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电子白板进入数学课堂,正是积极地践行了这一要求,但是如何利用电子白板进行适当的数学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课例: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收藏 引用
《福建中学数学》2015年 第3期 30-33页
作者:刘志勇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1教学设计背景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现在基本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研究函数的性质,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也足以让学生理解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2年 第11期 24-27页
作者:江战明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 
1.教学内容解析本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三章第一节“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课时,是高中解析几何的起始课.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两个重要概念,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方法与代数表示,是用以坐标法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4年 第2期 14-17页
作者:汪庆红 曹时武湖北省仙桃中学 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三章“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笔者通过创设江汉大桥这一背景,以桥为线索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我们的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