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斧劈皴"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斧劈皴的形式——南宋山水画的风格演变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9年 第2期 62-63页
作者:李晨辉广西艺术学院 
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李唐脱胎于荆浩、范宽短线积染体系,赵伯驹脱胎于李思训父子青绿勾斫体系,两者的小斧劈皴一同奠定了新的法样式;同时,米芾的米点也为墨法的解放做了尝试。李唐身后,刘松年和马远以不同形式改造了斧劈皴,将李唐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唐大小斧劈皴技法演变及成因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海》2024年 第4期 74-77页
作者:巨欣田 吴玉文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李唐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宋代画家,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李唐早中晚期代表作品中斧劈皴技法的表现,从多个维度分析斧劈皴技法由纵向转变成横向的成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峡江图看陆俨少的创作
收藏 引用
《美术》1994年 第7期 28-33,23-24页
作者:张栩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2月,避难重庆的陆俨少,为早日返回故乡,冒险乘木筏顺长江激流东下。从重庆出发,途经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到达宜昌,历时一月有余。陆俨少说:“这次坐木筏,在我一生创作上,是值得纪念的一次。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理环境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 第3X期 54-55页
作者:王卫军 王靖云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保定学院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重要的一种,是我国美学的重要体现。中国绘画美学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说法由来已久,深刻地说明了地理环境影响艺术家的思想与性格,同时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和源泉。绘画是画家对于客观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觉模式作用下的风格嬗变——李唐山水画风格转变内因初探
收藏 引用
《艺术工作》2016年 第3期 73-75页
作者:张红梅 
李唐(约1066—1150年),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原供奉职于北宋徽宗赵佶时期的宫廷画院,靖康二年,汴京沦陷,掠走钦徽二宗及宫中随从,李唐也在其列,后从金营逃脱,辗转至临安,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以耄耋之年复入画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墨苍劲--南宋山水画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珠江论丛》2020年 第2期 261-269页
作者:赵男珠海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南宋书画艺术在专门性的机构设置和皇族的艺术兴趣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山水画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绝顶风光。李唐开创水墨苍劲的斧劈皴,是南宋山水画的领军者。马远、夏圭师承李唐又另辟新径,画山石淋漓痛快,以浑厚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国画艺术对陶瓷的作用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年 第8期48卷 33-34页
作者:陈景川 
国画历史悠久,她在不断的成熟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为陶瓷艺术所借鉴,并将国画艺术移植到陶瓷上,使陶瓷艺术逐渐发扬光大。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陶瓷艺术的发展使陶瓷更加完美实用,更受到人们欢迎。只有这样,国画艺术才有可能转移到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采薇图》看南宋绘画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 第8期 59-61页
作者:窦鑫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画作《采薇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所作。《采薇图》的主题立意及绘画构图特色都能典型地代表了李唐的艺术风格。李唐作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画家,以及"南宋四家"中资历最老的画家,他所创造的绘画风格,为后期南宋时期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宋山水画的审美风格探析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4年 第11期 121-122页
作者:李萌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南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一座高峰。在多位画家的共同推动下,该时期的山水画在构图、笔墨、形制等多个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破,并表现出了鲜明的审美风格。鉴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作品,就该时期山水画的审美风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闪烁哲学之光的艺术——试论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的内蕴特质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19年 第7期 91-94,90页
作者:迅风不详 
一本由画家自己题名的《雪巅神彩——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作品选》摆在我的案头,初翻两遍便眼亮心惊,稍后一页页细读几遍,更使心灵与精神受到强烈震撼。经过一番静气赏阅与沉思,让人深切感受到的是:李兵先生的一幅幅精品力作,内蕴着丰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