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新感党派小说的叙事艺术,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党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即力图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
摘要:早在3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中国现代派诗歌和新感觉派小说存在着某种联系.蒲风认为,前者是'象征主义和新感觉主义的混血儿',它所追求的是'一种不便于吟唱的纯眼睛上的艺术'.①金克木则把现代派诗歌分成三类,有一类即为'以感觉为主的'的诗歌,其特点为:
摘要:本文考察了中国现代新感觉派的形成背景、创作特色和历史演变,认为新感觉派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都市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生存境遇和心灵感受,表现了一种对人生的焦虑体验。新感觉派小说已不再注重表现人物外部的社会关系和环境,而注重表现和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现实;它抛弃了传统的情节化的叙事模式,而通过对人的心灵的透视或感觉的临摹来表现人生和世界,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感觉化的叙事方式,从而丰富了小说艺术的表现手段。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的探索实验,对中国现当代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摘要: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艺术模式的更新朱彤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概括了三类都市小说:以茅盾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型,以老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型,以新感觉派为主体的洋场文化型①。本文要论述的,就是活跃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文坛,作为洋场文化型都市小说主体的新...
摘要:当历史以相似的面貌重演时,这段历史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三十年代左右,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创作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昙花一现。当这股文学倾向再次展露于新时期文坛时,人们禁不住要重溯历史,追根求源。对它的研究便扩展开来。这股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群体就是“新感觉派”(以下简称新派)。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新派成员政治上的经历决定了它的研究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们生存的三十年代,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至今。上篇三十年代,对新派的研究文章较少,且多属作家作品论,分散于各种杂志刊物。有些评论家虽注意到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以下简刘、施、穆)创作的共同倾向,但无流派归纳。据施蛰存的文章①,最早评论他的写作方式的是楼适夷《施蛰存的新感觉主义》(1931年)。熟悉日本文学发展的楼氏,敏锐地发现了施蛰存小说与日本新派小说在艺术形式上的相似处,分析了施小说的阶级性并提出批评。与楼氏的阶级论批评不同,来湘、沈从文对施的评论,则着眼于艺术,赞扬《上元灯》的艺术格调②。从《上元灯》到《梅雨之夕》,施蛰存始终处于批评家的视野之内。施蛰存成名较早。稍后,穆时英一出,文坛为之一震③。从鼓励其创作目的出发,左翼文艺批评家如钱杏电匕、巴尔、壮一、寒生等的...
摘要:中国的新感觉派就其所可能具有的接受视野和创作特征来看,更接近19世纪后期唯美颓废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保尔·穆杭以及日本的新感觉派横光利一及日本唯美派的创作,而这两方面表现出的相当不同的颓废的主题和风格,都同时并存于中国新感觉派的创作中。文学上的颓废风格显在的内容特征是色情和肉感。
摘要:新感觉派小说作为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以创作主体对怪、新、异的现代性审美倾向的追求,以其鲜明的审丑意识,内向性审美视角,现代的艺术美感,实现了小说的现代性品格。新感觉派小说审美追求的现代性倾向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和现代艺术的中国化做了成功的试验。
摘要:三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延续与发展。 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已具有了许多后来“新感觉派”小说重视主观感觉与印象的艺术特征。在影响初期心理分析小说的文学源流中,日本新感觉派小说是重要的一个,这些在郭沫若、陶晶孙等人的小说中可以发现。新感觉派小说承接了初期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探索,并有自己的发展。 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探索有一个过程,刘呐鸥、穆时英。
摘要:崛起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 ,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 ,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从叙事入手 ,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 ,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 。
摘要:穆时英是 2 0世纪 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其小说的艺术特点 :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 ,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 ;二是表现主观感觉 ,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 ;三是表现人物心理 ,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