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新时期诗歌"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1994年 第6期21卷 74-77页
作者:曾艳兵青岛大学中文系 
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是从“朦胧诗”的出现开始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以及粉粹“四人帮”后出现的一大批以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缅怀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内容的作品大抵都是遵循传统的艺术形态的。这时诗歌履行的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诗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收藏 引用
《文史哲》1990年 第1期 73-77页
作者:吴开晋 
新时期诗歌对传统文化有继承又有超越,各诗派的超越有不同表现:现实主义诗派丰富了表现手段,为古文化注入了新内涵;东方隐逸诗派对儒道“天人合一”给以更新,创造了“灵”美的新境界;朦胧诗派为古老神话注入现代人意识;“新生代”诗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诗歌漫议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 第2期 282-286页
作者:田敬宝 
(一)十年,稍纵即逝,新时期文学转瞬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当我们回顾新时期诗歌的发韧期,自然会想到那震荡人心的“四五”运动中那气壮山河令人昂奋的诗海了。无疑,这诗海对摧垮“四人帮”起到了先声作用,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成为新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自觉与灵魂的自由──论李瑛新时期诗歌的美学趋向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5年 第1期 64-75页
作者:张同吾 
艺术的自觉与灵魂的自由──论李瑛新时期诗歌的美学趋向张同吾概说:诗歌发展格局中的选择与定位在当今诗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相殊异、相对峙、相混容的诗坛上,人们却能形成一种共识:李瑛是我国当代诗史上,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最富有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之悖逆——论我国新时期诗歌创作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2004年 第5期 99-102页
作者:车永强茂名学院师范学院茂名525000 
新时期诗歌是在传统诗歌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已经出现了对传统的悖逆,而这种悖逆,与其说是衰落,不如说是重塑。新时期诗歌由于侧重于思想精神的解放,并且中国古典与现代、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各种诗歌艺术和诗潮汇拥而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纪末的回眸──论新时期诗歌与文学整体运动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 第3期 100-104页
作者:斐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新时期文学自1976年隆重地拉开她迷人的帷幕之后,如今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在这大潮纷繁的历程中,作为艺术背景与艺术对象的社会现实,经历了从封闭向开放的转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从传统农业化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诗歌多元化艺术探索的再审视
收藏 引用
《诗探索》2019年 第3期 55-63页
作者:吴开晋山东大学文学院 
从1918年1月《新青年》杂志(四卷一号)刊登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的白话诗9首开始,便宣告了中国新诗的诞生,后李大钊、鲁迅也参与了。到郭沫若的《女神》出版以及闻一多、徐志摩、冰心等诗坛大家的出现,新诗便形成了一股滚滚浪潮,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悲壮的祭礼与从容的运作——新时期诗歌文体演革回顾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4期38卷 71-76页
作者:张清华 
在所有艺术形式中,诗歌乃是审美感知力最为灵敏的一种。这不单是因为每一个民族都赋予了诗歌以最优先地表达他们民族心声的权力,而且更由于诗歌作为最古老和最年轻的艺术形式本身天然地具有着强烈的变革性因素。它总是能够以极为迅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归来”诗歌的创作母题与抒情人格
收藏 引用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4期13卷 64-69页
作者:钟友循 
新时期“归来”诗歌中,有两大母题:“我不怨恨”与“我不忘记”,分别以梁南、邵燕祥和流沙河、公刘为代表,其间不仅能反映出他们诗歌鲜明的个性与艺术特色,而且集中体现了“归来”诗人不同的人格和思想风貌。但对祖国、人民、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朦胧诗到后朦胧诗——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
收藏 引用
《台州师专学报》1995年 第5期17卷 48-50页
作者:曾艳兵 
朦胧诗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转换与变形的开始。初期的朦胧诗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但与后朦胧诗相比,仍不免依傍传统,受象征主义影响颇多。后朦胧诗完成了传统诗向现代诗的过渡,更接近于未来主义。它虽以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