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新歌剧"
62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郭兰英:八十年长青的“中国好声音”
收藏 引用
《晚晴》2015年 第3期 34-35页
作者:姜一平 
提起郭兰英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她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演唱的《北风吹》、《南泥湾》、《我的祖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已成为中国歌曲中的经典。近期,郭兰英被评为"2014中华文化人物"。她是无可替代、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时期田汉戏曲改革实践初探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2年 第1期 67-79页
作者:谢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抗战时期,在国人的记忆中是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对田汉来讲,这一时期也是他的戏曲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他把创作重心转移到戏曲领域,开始尝试对旧戏进行改革,在国统区掀起了戏剧运动,为创建理想中的'新歌剧'而不懈努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抒故乡的爱 写大海的歌——海岛剧作家赵振胜歌词创作漫笔
收藏 引用
《东北之窗》2017年 第19期 38-39页
作者:刘建忠 
歌词是诗,堪比唐诗;歌词是词,神似宋词,作为艺术中的翘楚,优秀的歌词创作,简约、厚重,更兼蕴藉、浏亮,这是歌词的魅力,也是思想的张力,是生活给予词作家丰富的养分、创作的灵感、昂扬的激情。歌从海上来满满正能量海岛剧作家赵振胜,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毛女》经典再现 长演不衰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6年 第1期 62-63页
作者:裴蓓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当这段经典旋律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再次响起时,你是否又想起了70年前的那位"白毛女"?7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作为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磨合视域中的延安戏剧改革
收藏 引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 第4期 128-139页
作者:武菲菲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文化磨合是世界文化更是中国文化存在、发展的一种内在机制和主要形态。作为中国"大现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文化磨合思潮②,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主体的延安革命文化为当下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创造了珍贵的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谈郭兰英之一——先辈名家“评郭”
收藏 引用
歌剧2015年 第2期 26-28页
作者:黄奇石中央歌剧院 
文化部的同志邀请我写篇谈郭兰英的文章。这是好事,也是好意。虽然作为晚辈,我并不是谈郭兰英最合适的人选,但盛意难却,我还是答应了,借此也表达我对这位杰出的歌剧表演艺术家——称之为"大师"亦无妨——的衷心敬重之情。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新戏剧运动
收藏 引用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4期15卷 1-6,97页
作者:李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为分析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戏剧运动,在概括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陕甘宁边区的传统秧歌剧与外来戏剧以及陕甘宁边区历史文化与陕北新歌剧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传统乐舞、戏曲、秧歌剧、外来话剧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田汉战时戏剧思想及成就
收藏 引用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 第6期22卷 76-80页
作者:高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华民族在危难的时刻选择了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戏剧作为激励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抗战八年,中国的戏剧力量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得以最壮烈的释放。“戏剧与抗战”早已以一种共生的姿态贯穿田汉每一次可圈可点的戏剧活动与艺术实践当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扎根文化沃土 民族歌剧根深叶茂
收藏 引用
《人民法治》2017年 第6期 73-73页
作者:李兆清 
背景:歌剧是一门源于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伴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戏剧,又不同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新歌剧。《白毛女》《江姐》《原野》《刘胡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过歌剧《白毛女》浅析中国歌剧的发展变化
收藏 引用
《家教世界》2013年 第1X期 241-241页
作者:于乐辽宁师范大学 
1945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功地演出了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等人作曲的歌剧《白毛女》。该歌剧一经上演,就在当时的延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标志着中国首部新歌剧的诞生。歌剧《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