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新生代"
841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知识更新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新生代——十年中国美术史研究之动向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11期 6-7页
作者:李安源南京艺术学院 
2009年9月,笔者应邀参加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豪素深心——明末清初遗民金石书画学术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印象较深的是参会学者中年岁最长的薄松年发言时自我解嘲的一句话,他说:“老朽不才,与时隔离,知识更新缓慢,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滇西新生代赋矿斑岩及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年和稀土特征的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 第5期43卷 539-554页
作者:楚亚婷 刘显凡 赵甫峰 杨雨凡 郑杰 李娜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52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广泛发育新生代富碱斑岩及相关多金属矿床。以六合正长斑岩中与暗色深源包体共存花岗岩包体和马厂箐赋矿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学研究及锆石稀土元素分析。研究表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湜诗论中的“新生代”关怀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2期34卷 69-73页
作者:蒋登科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报编辑部重庆400715 
唐湜在20世纪40年就提出了“新生代”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学术总结。他所谓的“新生代”主要是指以九叶派诗人为表的年轻诗人群。唐湜对他们大多数人的作品进行了评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由此产生了“合流”诗的艺术主张。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生代”军旅小说整体观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3年 第4期 17-21页
作者:傅逸尘<解放军报>文化部 
新世纪以来,以李亚、王棵、王凯、王甜、朱旻鸢、裴指海、卢一萍、曾皓、刘猛等为表的一批“新生代”军旅作家进入读者的视野,并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创作实力不容小觑。他们的创作虽有长篇小说,但大多还是体现在中、短篇小说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生代大学生文化信念下的亲子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 第6期6卷 41-44页
作者:廖明英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迎来了80、90后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变化的家庭环境,社会政策中,到底拥有怎样的文化信念?他们的亲子关系咋样?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拥有个人主义文化信念,在感受父母的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设计 新生代 新理念——北京国际设计周·DBC国际设计师空间作品展解构
收藏 引用
《中国黄金珠宝》2020年 第9期 76-79页
作者:孙浩洋 孟繁润(资料整理)不详 
由北京红桥市场、长流当美术馆、纽约牧风国际珠宝股份有限公司[NOOMAD INC]联合主办,长美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爱微藏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十余家海内外艺术组织协办的“新设计、新生代、新理念”(DBC)国际珠宝设计师作品展,将于9月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与磁组构特征
收藏 引用
《地球学报》2022年 第2期43卷 144-156页
作者:华天 李金玺 李智武 袁梦雨 蔡鸿燕 童馗 王自剑 李轲 刘树根 曾璐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72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安宁河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边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高原隆升和侧向生长的理想对象。为了进一步厘清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本文对该断裂带中段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磁组构研究,厘定了安宁河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生代的艺术舞台
收藏 引用
《摄影之友》2022年 第1期 44-45页
作者:崔崔崔不详 
从不同的奖项和展览中,总能看到新鲜的创作理念、方法以及艺术语言,在艺术界的舞台前沿,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青年艺术家的创造力总能令人耳目一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生代、现实感与静止的影像:知识社会学视域下刘小东的早期艺术创作述评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年 第1期 35-39,42页
作者:闫现磊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刘小东是在中国美术从八十年到九十年的转换中"出场"的,他的"出场"不仅象征着中国现当艺术从"新潮美术"向"新生代"的转捩,而且伴随着中国新时期思想启蒙之发轫,"第二学人"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边缘海新生代沉积盆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潮汕坳陷区数据库的建立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 第4期32卷 403-407页
作者:许惠平 王家林 陈华根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上海200096 
系统设计了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结构并制订了各种资料分类、编码和命名等规定 ,为整个中国边缘海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特征及其构造格局研究提供一致的标准 ,便于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在ArcInfo下以潮汕坳陷区为例 ,建立了包括重磁异常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