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方去疾"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代印人方去疾
收藏 引用
《西泠艺丛》2022年 第11期 19-30页
作者:刘一闻上海博物馆 
方去疾(1922-2001),谱名文俊,改名策,字正孚,更名超,字超北,又改名,字,以此行;又名之木,号阿、四郎、心斋等。祖籍浙江泰顺,出生于温州。我国当代著名篆刻家、印学理论家和书法家。自幼性喜刻印,十四岁赴沪协同胞兄节庵在上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议方去疾篆刻取法
收藏 引用
《西泠艺丛》2022年 第11期 13-18页
作者:李默中国美术学院汉字开发设计研究 
方去疾(1922-2001)原名之木,谱名文俊,字,以字行。曾用名正孚、超、季、季君、之木、■,号心斋,室名有四角草堂、宋玺斋、岳阳书楼。1922年3月12日生于浙江温州市城区(旧称永嘉)一户书香人家。他幼承庭训,喜爱书画、篆刻,据其个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去疾先生艺术生涯回顾展”在沪举行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2年 第5期 79-79页
作者:士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篆刻史探源溯流的最新力作——评朱琪《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23年 第3期 117-118页
作者:孔品屏上海博物馆 
朱琪是当下篆刻研究领域中成果斐然、活跃度极高的青年学者。《小道可观:中国文人篆刻》是他的第七本书。该书由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孙慰祖作序,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题签。全书洋洋洒洒46万字,极具研究价值。“中国文人篆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沙曼翁书法篆刻艺术的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89年 第1期 14-15,11-13页
作者:言公达 
能从汉简惊时辈,文习殳书傲俗儒。左旋右抽今古字,纵横篆出太平符。循规矩于圆,悟虚空之黑白。将字作画画亦字,不此真书道之狡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中年篆刻家八人蠡评(上) ’九二书法批评年会入选论文选登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3年 第2期 39-43页
作者:刘彦湖 
一韩天衡在新时期的印坛上,如果让我只举出一个人做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推举韩天衡。韩天衡之成为新时期印坛的表率,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是天意。在芸芸众生懵懵懂懂地虚掷着精神、竞相文攻武卫的岁月里,他,却是独醒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论五题——全国首届篆刻作品展内外谈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89年 第1期 53-55,64-65页
作者:韩天衡 
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性书法篆刻展览已经是接迭三届了。而纯以篆刻品类举办全国篆刻作品展览则是首创的全新举动,聚九洲之精英,显当代之实力,是令印人渴望和世人瞩目的。可以想见,于今年九月底在南京揭幕的《全国首届篆刻作品展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49—1976年海上篆刻艺术的存在与印人群体的转型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博论丛》2008年 第1期 66-79页
作者:孙慰祖 
在《保存文脉与艺术家的生存——民国海上篆刻群体的递存与经济生活》(《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第4辑)文中,笔者曾经提出以下看法:海上印学与篆刻家群体在不到半个世纪时间里的异峰突起,是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出现与这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尚入眼,经典在心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4年 第11期 42-43页
作者:酣高楼 
老法社会,长衫先生们把在市场中挑拣到好书画或精美艺术品的过程称为"吃着仙丹"。过书法界里响当当的人物方去疾曾自刻印章,印文是极简单的三个字:特健药。这个有趣的文字组合有着高妙的意思。"特健药"指的是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虞山印派溯源——林皋及其篆刻艺术
收藏 引用
《东收藏》2015年 第8期 68-74页
作者:吴苇 
翻开中国的印学史,清初的林皋绝对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卒年不详,有关考证可以证实他1726年还健在,推算他享年超过了70岁。他字鹤田、鹤颠、鹤道人、耕石、学憩,别号众多,如大林、草衣道士、虞山一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