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无往不复"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无往不复与圆融照应——清真词结构美新解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 第1期 42-48页
作者:危磊 付健玲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作为《周易》中重要观念的"复",蕴含着时间无往不复、生命生生不息、万物圆融浑成的美学精神。"复"的思维方式是华夏民族的"文化记忆",对古代文艺产生了深刻影响。周邦彦苦心经营的词体,一方面布置今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油画风景的中西融合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 159-,162页
作者:盛伟济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谈到中西绘画的融合和可能性,人们习惯从艺术高度着眼,将中、西绘画比作两座高峰。潘天寿说:“东西两大系统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在吸取之时,必须加以研究和实验。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和阔度,反而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磊
收藏 引用
《艺术沙龙》2007年 第2期 229-247,228页
作者:陈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用心灵的俯仰看空间万象,在有限中见无限,又从无限中回归有限,空间中渗透着时间,时间率领着空间,故而时空合一。"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就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积极作为 努力冲破基层曲艺发展中面临的尴尬
收藏 引用
《曲艺》2022年 第6期 11-15页
作者:秦珂华不详 
《易》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曲艺虽然没有了当年的鼎盛繁荣,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念,方向目标正确清晰,通过不断努力,曲艺艺术一定能在新时代持续生机盎然。本文侧重讨论基层曲艺工作的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遇到的一些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议山水画观照法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7年 第9期 155-156页
作者:陈磊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门营造空间法式的艺术,它的发展历史轨迹一直是伴随着人类自身对空间观念的认识而演变。在关于空间的问题上哲学家是思辨和演绎空间,科学家是观察和计算空间,惟有画家是在感悟和营造空间。在哲学家眼中,空间是抽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万物生意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 第12期 122-125页
作者:李霖灿 
最近再读《南画大成》的"兰竹编",见到石涛大师的《生意勃然图》的旁边,还有一幅《见草木性情图》的册页,不禁合掌顶礼赞叹,真是了不起。石涛上人岂止是艺术家,而且还是大哲学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间无物非草书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5年 第11期 29-31页
作者:沈鹏 
毛笔的实用性早已被硬笔取代,随着电脑普及而来临的"无纸革命",甚至把硬笔也冷淡了。在伴着键盘长大的新一代的日常生活中,书法的文化环境急剧变化。然而,在这种形势下,书法艺术依然深受人们喜爱,书法活动,乃至书法市场依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古诗文意象与空间的把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5年 第7期 130-131页
作者:刘剑峰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王船山在《诗绎》中谈到诗中意境的创造及空间意识的把持,他说:"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这一语道破了诗家的最高理想和成就。可以说,能流传几百年,甚至是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与意象表现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6年 第15期 109-页
作者:郭立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方式,它不注重具体的物象刻画,而是通过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独立的精神意境。也就是《易经》的'无往不复,天地之际'的空间意识。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诗人、画家是以‘府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