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日常生活实践"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佛教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藏 引用
《法音》2016年 第7期 21-24页
作者: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56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设计基因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6年 第9期 36-39页
作者:蓝火 
也许,对于初次接触到“超设计”(Hyper Design)这个概念的人来说,是充满未知感的。不同的人,必然会对它有着不同的诠释。也许,会有其中一种,十分贴近本届双年展主题的解读。而所有流派或概念的缘起,无非都是因为时代与设计或艺术趋势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边缘艺术村落艺术空间生产实践研究——以宋庄小堡村为例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21年 第11期 102-107,127页
作者:解飞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论文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探索城市边缘艺术村落艺术空间生产实践。以宋庄小堡村为典型案例,剖析艺术村落中生活实践主体"艺术家"如何巧妙对抗空间规训机制。论文以自上而下的空间生产战略和自下而上的空间生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像艺术的交互仪式化——从跨媒体趋势谈起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2年 第10期 124-126页
作者:易祖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趋势下,人们更多地使用跨媒体艺术来取代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专业名称,以更加突出当代艺术实践多工具去边界的特点。而在一些学术场合中,“跨媒体影像艺术”称谓的出现则更像是批评家在后媒介时代里对媒介的重新聚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政治宣言的空间设计--1958-1960中国人民公社设计提案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18年 第5期 29-33页
作者:程婧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中国集体化时期人民公社制度的推行对探索新的空间组织模式和社会空间图解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契机。论文重点关注1958到1960年间发表的人民公社海报与设计提案。这些设计提案从区域、居住地和家户三个层面力图将公社制度空间化,通过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1年 第6期 127-128页
作者:方李莉 
结项报告(部分) 社会转型中的工艺美术发展问题,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系列文化实践,需要有系统性的日常生活实践作为证据来说明和阐释我们的研究。如果想让大家认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不仅是一个短暂的时尚,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色歌曲的历史发展和时代价值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24年 第12期 16-19页
作者:徐潜 欧蕊旭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是带有旋律的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真实情感的映射,通过音乐的交流可以快速地打破人与人沟通屏障,引起情感共鸣。而红色歌曲是众多音乐体裁中最富含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儿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准确把握生活美育的规律
收藏 引用
《兰州商学院学报》1990年 第4期6卷 73-77页
作者:祁聿民 
我在《论用生活美育塑造人》(《发表于《兰州商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一文中论述了生活美育一些理论和原则问题,本文作为该文的姊妹篇,将着重阐述生活美育的基本规律.生活中的美的属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有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如何提高人生礼仪研究的实效性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 第1期 114-115页
作者: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接着大家的话题,先谈谈对礼仪手册的看法。按照这个课题设计,是要做出一本礼仪手册,作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倒不如不做这个礼仪手册,免得费力不讨好。我们最后的成果,应该是从对传统礼仪的观察和研究中提炼出有价值、有意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印迹》系列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0年 第3期 I0013-I0013页
作者:谢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创作说明:本项目通过系列灯光装置、录音录像剪辑、海报等作品,再现城中村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记录和日常生活实践,由此揭示城中村式的草根移民文化的生长脉络,以及深圳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历史变迁,在当下激烈的城市改造运动中,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