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时间观"
6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科学的时间观及其历史发展模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1年 第5期 21-33页
作者:范白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随着艺术科学在19世纪后半叶的兴盛,艺术史研究中出现了有别于以往线性叙事的历史发展模型。历史主义、黑格尔主义、心理学研究等方面的思想念,构成了现代艺术史时间观改换的诸种可能因素及前提,共性特征悄然成为艺术史家思考历史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福克纳小说时间主题与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契合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 第5期39卷 137-144页
作者:王钢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时间问题的高度重视构成了福克纳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辨福克纳小说时间主题及其艺术呈现方式,其中不乏与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契合之处:一方面,福克纳将奥古斯丁的主时间观与自己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技法融合,借助记忆这一心理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间观和叙事结构——以两部英国荒岛小说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4年 第9期 14-19页
作者:杨建国五邑大学外语系 
1.引言 法国理论家吕西安·戈德曼(Lucien Gold—mann)提出:作品世界的结构与某些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是同构的。(戈德曼1988:182)遵循戈德曼的指引,本文提出:叙事作品所体现出的时间观和叙事结构之间存在着呼应关系。①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2001年 第1期21卷 49-55页
作者:王卫东江苏南通师范学院外文系 
纳博科夫是著名俄裔美国作家 ,他在小说中表达了独特的时间观。在他看来 ,时间是牢狱 ,它将人们禁锢在现在 ,使人们不能抵达过去 ,也不能拥抱未来。这一时间观与纳博科夫的生命体验、传统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理论思考紧密相关。纳博科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哲学境域中的时间观审视
收藏 引用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 第9期 47-50页
作者:陈遵沂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01 
在哲学境域中,理论视野不同,对时间问题的审视也不同。近代哲学虽然获得了新的关于时间的意识,但大部分时间观仍属于线性史和理性决定论范畴之内。马克思让时间观从旧本体论的时间观中解放出来。在马克思的时间观中,时间是人类实践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静态美学视阈下《樱桃园》中的时间观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2年 第12期 78-81页
作者:刘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剧发展的趋势在19世纪末呈现出静态化的特征。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呈现出静态性美学的特征,其体现为人物行动的阻滞、对话交流的失效、人物外在冲突的淡化等,其营造出一种抒情氛围的静态效果。人与时间的冲突成为契诃夫戏剧静态性特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雪中芭蕉”看南禅时间观对王维艺术思想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6年 第12期 150-155页
作者:陈少卉北京大学 
王维作画不问四时,超越秩序,他画《袁安卧雪图》将生于盛夏的芭蕉置于雪景之中,从而成为绘画史上的一件公案。千百年来,对王维及其作品所发表的评论不胜枚举,却鲜有人从对王维影响极深的南禅哲学入手,深究其作品"奇异"背后的深意。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时间观和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 第2期14卷 69-70页
作者:汪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管窥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时间观和意义。通过当代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中此两要素的重要意义和成因。帮助者摆脱对传统美术欣赏的思维惯性,加深对当代艺术作品的解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线性时间的静与解构——试比较中西电影后现代叙事中的时间观
收藏 引用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 第20期 179-180页
作者:苑笑颜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 
后现代语境为电影提供了以碎片化、拼贴、杂糅、游戏性的体验为主要特征的叙事方式。在同样是打破线性时间的单向维度的特征下,中西电影的主要叙事差异在于对"过去"是否真实存在的探寻、对"现在"的缺席还是存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间的转向与呈现——论现象学时间观对贾科梅蒂绘画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6期15卷 72-76页
作者:王勋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贾科梅蒂在深入理解现象学时间观的基础上,把绘画探索的触角伸向了前人从未进入过的领域。他没有像写实性绘画那样客地再现物象,也没有如印象主义那般试图捕捉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化,更没有主地表现对象,而是在绘画中注入时间因素,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