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明中叶"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平潭、福清词明戏和词明线戏源流与“非遗”保护探讨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4年 第1期 24-32页
作者:叶明生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词明戏,是福州地区历史上流行的戏曲剧种。于明中叶由浙江余姚一带传入平潭、福清等地,系融合昆、弋、余姚诸腔,属正字(官音)与白字(平讲)并存的地方剧种,有人戏和偶戏两种演出形态,当地人称之词明戏与词明线戏。清末民初,由于京剧与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演鬼到演人之间的艺术过渡——论明中叶三部影射杂剧
收藏 引用
《晋阳学刊》1996年 第6期 67-72页
作者:田同旭山西大学中文系 
从演鬼到演人之间的艺术过渡——论明中叶三部影射杂剧田同旭明代戏曲发展,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明中叶以来,曲坛出现了一批直接反映当代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时事新剧。戏曲家从明初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千钟禄》)开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启诗与“吴中四才子”诗之比较——兼论明初至明中叶吴中诗风的演变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3期15卷 66-70页
作者:汪渊之苏州大学文学院215006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中叶戏曲观念的嬗变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5年 第1期 169-178页
作者:陈晓云安徽交通技术学院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它伴随着戏曲艺术实践的日益丰富而不断发展演进。在戏曲理论史上,明代中叶是一个重要的演进阶段。大量的戏曲理论著作、序跋和评点构成了这一阶段理论探讨的繁荣景观,它们和戏曲创作的活跃局面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中叶后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明杂剧社会文化背景探源之三
收藏 引用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4期4卷 44-49页
作者:徐子方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 
明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成了名副其实的守成之主,创业时期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已成以往,君亲伦理自上而下迅速陵替,其直接后果便是社会向心力的减弱,导致传统思想文化权威的衰微和新思潮的诞生。从哲学中的王守仁学说,李卓吾的反抗精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中叶吴中派隐逸风尚与陶诗接受——以沈周、祝允明、文徵明为中心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 第6期36卷 37-44,76页
作者:王征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明中期吴中派诗人秉承了吴中的隐逸传统,隐逸是他们一贯的精神向度,是他们生存目标与自我价值估量的基础。沈周是《明史•隐逸传》中不多的隐士之一,其隐逸之情较为纯粹,表现出知行一致的特点。其后的祝允明、文徵明等人的隐逸则有了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式家具:是一种诗意生活,也是一种生命态度
收藏 引用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2023年 第12期 62-63页
作者:松三不详 
明式家具,是指明中叶至清初的中国传统家具。如今,有很多人推崇明式家具,因为它拥有一种公认的艺术形式——以其简练的线条、质朴的纹理、生动的气韵和古雅的意境,成为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巅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北鼓吹乐传承与开发新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22年 第4期 85-87页
作者:韩燕燕衡水学院 
河北鼓吹乐,流行于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等地的传统音乐。河北鼓吹乐据史料记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起源于隋末,明中叶以后日渐成熟繁盛。和国内其他地方的鼓吹乐相比,河北鼓吹乐有着鲜明的特色。河北鼓吹乐一曲多变,器乐组合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妖”益增:明代时尚观念的兴起
收藏 引用
《艺术工作》2018年 第6期 18-23页
作者:付晓彤不详 
引言明人尚风雅,尤以江南一带引领四方潮流。明中叶以来苏州习奢华,乐奇异,靡丽奇巧之物日有益增,营销至全国各地。好游历的王士性(1547—1598)敏感地捕捉到此不同于往昔的风气,以“物妖”之象述之: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谈黄宗羲的戏曲观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2年 第1期23卷 28-31页
作者:张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