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明代永乐"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永宣红釉惊“红”一瞥
收藏 引用
《中华遗产》2024年 第6期 112-123页
作者:骆文不详 
最能代表中国的红色,却直到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才姗姗来迟地成为瓷器的主流色彩之一。永宣惊“红”一警的背后,是红釉技术的干年探索,也是政治风尚与艺术审美的一次革新。色如宝石宣德红釉光泽如初。图为明宣德御窑的红釉代表器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津沽风物 民艺瑰宝
收藏 引用
《检察风云》2022年 第3期 94-95页
作者:邵文菁(文/图)不详 
天津城市的发展轨迹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是天津民间艺术得以发展和扬名的沃土。天津卫地处九河下梢,自隋代大运河开通后,水陆码头陆续建起,至元朝时已成为重要的军镇和粮运中心。明代永乐元年始设天津卫,此后往来天津的军人及随军人员渐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01年 第3期 23-29页
作者:陈润民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干南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上流,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没有精神和信仰,唐卡只是苍白的图纸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16年 第1期 88-90页
作者:小伊西藏文化发展促进会 西藏美协 
唐卡,被誉为中国藏地的美丽密码,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1亿元的天价被藏家刘益谦收入囊中,唐卡又一次引起了圈里圈外的轰动。作为首批中国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初永宣官窑对清代陶瓷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紫禁城》2021年 第7期 114-127页
作者:孙悦故宫博物院器物部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在官窑生产方而,确立并完善了明代御窑制度、丰富陶瓷品类、提升产品质,对明清两朝的瓷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垂范后世。清代在继承、仿制永宣瓷器的同时,又对一些品种进行了加工、改制和创新。两朝建立者文化身份的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永乐大典·医药集》潮州卷辑校
收藏 引用
《韩山师专学报》1993年 第1期14卷 88-95页
作者:张长民 
前言《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永乐六年(1408)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广收各类图书七、八千种,依书名、标题和事类,按《洪武正韵》编录。保存了大量宋、元以前我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守护国门的“威武之狮”
收藏 引用
《炎黄地理》2020年 第8期 30-33页
作者:刘景浩本刊编辑部 
在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河南北两畔,各放置有朝南背北、身躯雄壮的石狮子一对。据《中国狮子艺术》记载,它们雕刻于明代永乐十五年,石狮子高2.5米,加上底座总体高度超过3米,头顶上有13个疙瘩,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它们是按照最高标准制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宣德炉之桥耳钝锥足及其仿品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16年 第3期 46-49页
作者:林亚兴广东省博物馆 
宣德时期的御制铜香炉俗称宣德炉,铸于宣德年间,它是当时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杰出的代表作。宣德时期铸制的桥耳钝锥足铜香炉造型简洁、典雅、精致美观,令人有出神入化之感。桥耳钝锥足铜香炉是铜香炉中最常见的器形。桥耳钝锥足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牵手奥运的“文化使者”
收藏 引用
《当代江西》2008年 第6期 48-49页
作者:赖家勇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 
这是堪称奥运纪念瓷的一颗璀粲的明珠。这是千年瓷都倾情倾力呈献给奥运的巅峰之作。2007年11月11日,由一只"天禄尊"瓶和两只"地缘尊"瓶组合而成一款纪念瓷在北京正式发行,震惊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寿古香清 俊秀工丽
收藏 引用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4年 第10期 42-45页
作者:晏流照 
雍正时期,国泰民安,对外也颇多贸易往来(例如雍正十二年,销往荷兰40万件中国瓷器,运到法国的也有6.8万件),由此,制瓷工艺突飞猛进,不仅增加了瓷器的品种造型,还拓宽了纹样题材,对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康熙及之前的时期更为讲究。更需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