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明十三陵"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十三陵三座桥类古桥的形制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古建园林技术》2025年 第1期 21-25页
作者:连家俪 肖东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座桥是指明十三陵部分寝建筑群中轴线上起点处并列的三座单孔砖石拱桥类型。本文以明十三陵的所有三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史料研究、图片拍摄、三维激光扫描以及手工测绘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详细获取了各三座桥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十三陵石刻武将服饰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19年 第1期 54-58页
作者:郑艺鸿安徽科技学院 
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多限于对官员等级服制或文臣服饰的领域,而唯独对武将盔甲的具体研究很少,这主要是因为盔甲服饰层次多、结构复杂,且记载较少、较难考证的缘故。为了深化该领域的研究,依据实证与论证相结合的原则,以保存较好的十三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十三陵:建筑艺术史上的杰作
收藏 引用
《今日中国》2018年 第5期67卷 93-95页
作者:王颖不详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南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寝的总称,是中国历代帝王寝的杰出代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中与明十三陵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09年 第7期 122-127页
作者:陈红宇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历任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工部尚书的吴中,主持北京长、献、景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营建,对明代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山建筑艺术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对明十三陵中后十个墓的营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十三陵栏板望柱的艺术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2年 第4期 207-210页
作者:任毅 张尧鑫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 
明十三陵是我国帝王寝中保护较为完好的一处,其地上帝宫建筑因战乱、保护不善等原因,大部分区仅存石质构件,其中可识别类型的以栏板望柱为多。这些石质遗存保存着自明初(1413年)至明末(1644年)200余年的明代官式建筑石作的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砖石类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实践——以明十三陵监保护修缮项目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 第6期112卷 57-63页
作者:孙闯 袁江玉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北京100192 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北京102200 
砖石类文物勘察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甄别文物原状、评估文物现状,在修复中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监是明代帝王寝的护机构,现已大多残破,仅存砖砌监墙和少量门楼、影壁。本文列举明十三陵监勘察设计和施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三陵特区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勘察设计》2007年 第10期 84-87页
作者:朱光辉北京中社科城市与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 
明十三陵是中国皇家寝的典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自然环境幽雅,寝建筑规模庞大体系完备,整体性建筑突出,寝制度独具风格。如何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十三陵特区文物保护、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是十三陵特区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看不见的十三陵——十三陵 大明朝的吉壤哲学
收藏 引用
《中华遗产》2013年 第5期 16-47页
作者:范亚昆 陈烨 杨江(摄影) 
大明王朝雄图霸业276年,留下十三座帝作为历史圣地,数百年间它被严密封闭:建国以来,这片举世无双的“中国帝王谷”中大多数园。也始终闭门谢客。 2003年,北京明十三陵特区做了一次严肃的自我评定;它是一个时代的创造性成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东青州衡王府牌坊的雕刻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0年 第7X期 114-117页
作者:严屏 孙建 张振伟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据《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青州,是古九州之一,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青州之南为沂蒙山区,北为鲁北平原及渤海,正处于鲁中地区的咽喉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1)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墓石刻漫谈
收藏 引用
《四川文物》1994年 第4期 16-21页
作者:刘莲香洛阳古代艺术馆 
我国墓石刻漫谈刘莲香我国墓石刻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王侯臣僚和贵族地主墓地面上的装饰性圆雕和浮雕。包括神道上的石象生、碑、望柱、阈及其墓其他位置上的石人、石兽、牌坊等①。从现存实物来看,墓石刻始于西汉、东汉时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