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明杂剧"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杂剧曲体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2年 第8期 107-118页
作者:徐子方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明杂剧的发展经历规范化北曲、北曲南化和南曲北化以及昆唱北曲等曲体演变过程。规范化北曲并非简单承袭,而是更大程度上的简化整合乃至千篇一律。北曲南化、南曲北化是南北文化交流尤其是北杂剧和南戏相互影响的共同结果。在戏曲主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杂剧研究的新起点——评徐子方先生新著《明杂剧通论》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4年 第2期35卷 120-123页
作者:元鹏飞河南大学文学院 
对学术问题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论述方式,但都必须以对该领域相关基本史料的熟稔为基础。而史料的搜集与掌握还存在一个辨析运用的问题,这就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出了“识”的要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明杂剧的历史价值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9年 第2期15卷 30-35页
作者:徐子方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 
作为元以后杂剧发展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初宫廷杂剧一度占有戏曲的舞台优势,中叶后产生的文人南杂剧亦非纯然案头之曲,《缀白裘》等清人戏曲选本与明杂剧演出并无直接的联系。明杂剧在戏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填补空白的戏曲史专著──徐子方《明杂剧研究》评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8年 第4期14卷 129-130页
作者:吴新雷 
在中国戏曲史上,明杂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上承元代的北曲杂剧,而且创造性地变出了“南杂剧”,下开清人杂剧的新路.单就明杂剧的数量而言,其作品总数竟超过了元杂剧和南戏之总和.对于这一文学现象,是很值得进行研究的.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杂剧喜剧创作与时代文化思潮
收藏 引用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4期 12-15页
作者:孙晓东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铁岭市112000 
社会环境是喜剧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环境除了包括政治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变化。明杂剧喜剧的创作受代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巨大。初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扼杀,因此,初的喜剧创作除了一些浪漫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杂剧研究文献三题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 第5期 6-11页
作者:徐子方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南京210096 
《盛明杂剧》《远山堂剧品》和《群音类选》,俱为研究明杂剧不可或缺之基本文献,然其选剧评曲之角度和标准同中有异,与编选者个人经历及思想认识有关,由此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参考价值。站在今天的角度分别衡量,也可看出它们各自拥有的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杂剧鄙俗一派论略
收藏 引用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第4期23卷 51-55页
作者:刘水云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浙江温州325003 
杂剧剧坛普遍盛行的比风附雅的风气之下 ,杂剧创作中“骚雅”一流成为剧坛主流。  然而 ,“鄙俗”一派并未销声匿迹 ,他们通过“有意为俗”的苦心经营 ,构建了风趣谐谑的艺术世界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明杂剧的讽刺特征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09年 第2期 9-10页
作者:庞广雷兰州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 
中国古典戏剧讽刺艺术源远流长。明杂剧的讽刺剧作无论是讽刺作品的数量、取材范围、讽刺的深广度,还是讽刺手法应用的广泛性、多样性,都达到了古典戏剧讽刺艺术前所未有的高度。剧作家在杂剧的创作中表达了自己的感伤情绪,对当时相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色当行”的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重读曾永义《明杂剧概论》
收藏 引用
《晋阳学刊》2016年 第5期 23-28页
作者: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以"本色当行"称许戏曲研究著作,特指戏曲研究者自觉地立足于戏曲艺术本位,鲜地提出、深入地思考和精辟地阐释戏曲作为表演艺术所特有的特征与规律。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曾永义的《明杂剧概论》堪称"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杂剧《苏门啸》的版本形态与文本价值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5年 第1期 50-59页
作者:陈志勇 杨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末傅一臣的《苏门啸》杂剧集,今存崇祯间敲月斋刊本,日本东京大学和傅惜华各有收藏,然俱有残损,可相互补阙。根据刊本《苏门啸》版本信息,此剧当完成于苏州,刊刻于杭州,五篇序文的作者及评阅人皆为作者傅一臣的旧交。《苏门啸》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