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明清两代"
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旧时衣冠 笔墨留真(上)——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赏鉴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4年 第2期 101-103页
作者:张蔚星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谢榛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 第2期 4-6页
作者:高艳婷 周榆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谢榛是明“后七子”中的一位特殊成员,虽是布衣,但他提出的“诗三要”观点却是“后七子”的诗学纲领。他游历一生“惟诗是乐”,留下了大量诗歌和诗论总结,其中《四溟诗话》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诗学著作。对谢榛的研究是明诗歌研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文化与昆曲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3年 第4期9卷 111-117页
作者:王永健 
(一)吴文化孕育和滋养了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的形成,以及它在明清文化史、文学史和戏曲史上大放光芒,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吴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众所周知,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剧坛“正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于硕象牙微刻作品介绍
收藏 引用
《文物》1997年 第11期 86-87页
作者:高俊清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明清两代,象牙、犀角雕刻艺术出现了新的风尚,以雕刻小型器物如笔筒、插屏、笔架等,作为几案陈设与文房清玩一起为人赏爱。由于文人雅士的喜爱,出现了一批立意清新、品位较高的竹、木、牙、角雕刻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中轴线的纸上博物馆
收藏 引用
《检察风云》2022年 第6期 86-87页
作者:陈华文不详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古城,一座座古城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古城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璀璨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城市功能还是规划设计,在中国乃至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内府写本的鉴定——以故宫收藏为例
收藏 引用
《紫禁城》2008年 第5期 146-173页
作者:翁连溪 
传世写本图书以故宫博物院收藏最为宏富,而且大多渊源有自、流传有绪。如唐吴彩鸾写本《刊谬补缺切韵》,早在宋便入内府,经清内府递藏,清末散失,后又辗转进入故宫收藏。故宫所藏写本最多还是明清两代宫廷旧藏,以清臣工奉旨精写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时期的《琵琶记》接受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 第1期3卷 98-126页
作者:王良成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杭州310005 
明清时期的《琵琶记》主要以案头和场上种形式活跃于不同的受众群体之中。直接的《琵琶记》场上接受材料虽然不多,但从文人的各种笔记、日记以及小说、诗文等著述中,可以管窥到许多相关的《琵琶记》演出资料。此外,在不少留存至今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徽明清印人宗派考辨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1997年 第1期 11-13页
作者:陈道义 
长期以来,印学界对安徽明清印入开创的篆刻流派一直各执己见。关于这些流派的名称,有的以地区名,有的以姓氏字号名,派名之间有重叠,有交叉,混淆不清。如钱君匋先生在《读印随想录》中说何震「为徽派鼻祖」①,邓石如「面目与人不同,可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书介绍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 第3期 23-83页
作者:紫禁城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明清瓷器鉴定 耿宝昌 著 大16开550千字定价:(精)500元(平)420元 明清两代集制瓷技术之大成,瓷艺之精湛为后世所珍爱。明清以来,仿古名手辈出,仿作技法日精。倘非精于辨识,鲜有不为所惑。此书内容周详,剖析精微,其中彩图145幅,黑白图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
收藏 引用
《江苏陶瓷》2006年 第S2期39卷 10-11页
作者:范建中 吴菊凤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已日臻完美、丰富,在世界上称得上造型最丰富的工艺品种,被冠以'东方明珠'、'华夏瑰宝'的美誉.从明清两代至今先后涌现出数百位德高望重的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