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明皇陵"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皇陵石刻文官服饰考
收藏 引用
《装饰》2015年 第5期 76-77页
作者:郑艺鸿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 
明皇陵作为代第一陵,奠定了清帝陵的基础,但对其石刻官员的服饰却鲜有研究。服饰是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集中体现,有着确的要求和规定。依据实地考察和史料记载的比对,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明皇陵文官服饰为"朝服"服式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皇陵石兽的象征意义
收藏 引用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第11期28卷 28-29页
作者:王磊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蚌埠233000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神道上的各种石兽经岁月的沉淀,不但代表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且被人们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麒麟象征仁义,狮子象征庄严,石羊象征羊跪乳恩等等。研究石兽的象征性,有助于了解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弘扬中华文化之精神。神道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皇陵华表与人物石刻的艺术表现
收藏 引用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28卷 84-88页
作者:郑艺鸿 肖晴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文章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对明皇陵石刻中华表与人物部分做了尽可能客观的艺术表现研究,减少附加在石刻上的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针对华表与人物石刻呈现出来的艺术语言详细的进行分析,感知并总结其形体巨大、丰富细腻、精雕细刻等具体的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皇陵动物石刻造型及动态考究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5期31卷 36-39页
作者:郑艺鸿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在实地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尽量摒弃明皇陵石刻附加的历史意义及政治意义,把其首先作为雕刻艺术来研究,从单纯艺术本身的立场对动物石刻部分造型以及动态特征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表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皇陵石像生群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分析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2013年 第32期 71-72页
作者:王雪芹 张春雪 郑袆峰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9 
明皇陵代最早建制的帝陵,是朱元璋为自己的父母建造的陵墓,始称"英陵",后改称"皇陵",皇陵的精美石雕,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石刻中是不多见的。所用工匠大多是元代末年的艺术家,从这点而言,皇陵的石雕群艺术精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沪高速铁路安徽凤阳段选线与明皇陵保护有关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勘测与设计》2008年 第5期 57-60页
作者:黄盾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环工处 
介绍京沪高速铁路安徽凤阳段选线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铁路线位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的关系的情况,并就如何处理好铁路建设与各类保护区、古迹、文物等的相关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在铁路选线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要熟悉法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代帝陵神道比较研究——以明皇陵孝陵为例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年 第5期17卷 152-156页
作者:肖晴 郑艺鸿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孝陵均属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皇陵雕刻艺术
收藏 引用
《雕塑》2007年 第1期 50-页
作者:邵若男安徽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凤阳--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所以也被称为"帝王之乡".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诏令修皇陵,建中都城,奠定王朝基业的"万世根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帝王之孝”——明皇陵石雕石刻文化
收藏 引用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年 第2期27卷 41-47页
作者:赵蕊 姚祎 张远兵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中国古代社会提倡“厚葬以孝”,帝王为彰显“孝道”美德,常在皇家陵寝中陈设石像生等石雕石刻,明皇陵石像生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数量最多、形态最丰富。本文通过对明皇陵石雕石刻艺术及蕴含的“孝道”文化分析,探索了古代帝王之孝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凤阳明皇陵及其石刻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1年 第2期 230-237页
作者:孙祥宽安徽大学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西南7公里处.是朱元璋父母之墓.《史·礼志·山陵》载:“皇考仁祖墓,在凤阳府太平乡……洪武二年荐号曰英陵;后改称皇陵《凤阳新书》载:“皇陵,仁祖淳皇帝、淳皇后陵”.朱元璋的三个兄嫂、两个侄儿也合葬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