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晚明戏曲"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晚明戏曲的“戏剧化”倾向——以部分稀见剧本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18年 第4期 109-120页
作者: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 
以前研究晚明戏曲,一般只注意汲古阁《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收录的比较知名的作品,观察未免出现偏差。新编《稀见明代戏曲丛刊》共收录80种戏曲,其中至少有46种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唯一存本,其余剧本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戏曲的普遍性与地域性——以声腔剧种的流播为研讨中心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 第5期60卷 635-640页
作者:程芸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明中叶以后北曲衰微,南曲诸声腔兴起,舞台时尚与审美风尚遂随之大变。昆曲新声"水磨调"的崛起,文人传奇的雅俗嬗变,彰显出地域文化参与文士缙绅主导的普遍性的文化建构时的重要作用,也折射出文艺的地域性与普遍性之间的辩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景入情:论士人游历对晚明戏曲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 第4期40卷 102-113页
作者:杨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510006 
士人尚游历,在晚明时期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显著风气,士人游历之风的盛行尤其对当时的戏曲创作与发展具有明显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晚明戏曲家士人群体多有尚游之举;二、晚明戏曲在题材和内容择取上多具备士人角色游历描写要素;三、晚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戏曲本色论对阳明心学的继承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 第1期14卷 18-25页
作者:周立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阳明心学对戏曲本色论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借助一定的桥梁,对其产生影响;而这一桥梁正是晚明阳明后学者们缤纷斑斓的思想观念。由"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理论派生出来的各家理论,较之王阳明的学说,则更加重视对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戏曲叙事之“境”的内涵及其审美追求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21年 第2期 125-142页
作者:刘二永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晚明戏曲批评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境”的品评,“境”成为当时戏曲批评中的常见范畴,尤其是在吕天成的《曲品》与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中。据统计,此期有关“境”的内容约出现90次。对此,多数学者以诗论中的“意境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庵梦忆》与晚明戏曲、美术
收藏 引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9期7卷 99-100页
作者:李皓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潜江433100 
张岱《陶庵梦忆》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它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反映出明末社会文化发达的程度。《陶庵梦忆》集中表现了晚明戏曲成果,揭示了晚明美术特别是版画的魅力所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天启年间戏曲选本的文献价值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1年 第6期 78-82页
作者:张艳艳 毛迪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 
明万历、天启以来,戏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各种戏曲选本层出不穷,不仅数量剧增,而且在曲文质量、版式设计、插图版画的雕刻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文献价值是戏曲选本的主要价值,就天启年间的戏曲选本而言,其文献价值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政治生态与戏曲生态生成探略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 第6期37卷 66-73页
作者:李志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北京100029 
晚明政治生态是戏曲生态生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晚明政治生态主要表现为帝王政治理念的模糊与政治能力的低下、君臣之间犹如鸿沟般的隔阂、官员之间党同伐异的争斗连续不断、整个权力阶层的逐利与腐败让政府处于与百姓的敌对面和对内部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曲家黄方胤和他的《陌花轩杂剧》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2年 第8期 38-43页
作者:陈志勇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 
黄方胤创作的《陌花轩杂剧》是晚明时期一部很有特色的杂剧集,世俗题材的择选、俗嘲风格的呈现以及杂剧体制的转型使其充满鄙俗的气息,体现出剧作家独立特行的个体追求。《陌花轩杂剧》“弊俗描摹”与“道德劝惩”相融合的文本特征,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