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普遍性"
4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活着》叙事艺术中“普遍性”的呈现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 第7期 17-19页
作者:马馨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本研究旨在探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所呈现的叙事艺术中的“普遍性”。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主题和人物塑造,本文试图揭示这部作品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普遍适用的人和情感。研究发现,虽然故事背景是中国内地的历史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艺术变形的普遍性与必然
收藏 引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 第2期18卷 90-94页
作者:曹晖 姜艳秋辽宁青年干部学院 
“变形”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变形”就没有文学艺术作品的存在。如果从文学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等方面,来揭示文学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可以看出,“变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美学的多样普遍性之间——诺埃尔·卡罗尔教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0年 第12期 82-87页
作者:黎萌西南大学·文学院 
诺埃尔·卡罗尔(***)教授,1947年生,美国美学家。前美国美学协会主席,现为纽约城市大学(CUNY)研究中心教授。他拥有哲学、电影艺术两个博士学位;是著名美学家乔治.迪基(***)的学生。卡罗尔教授在美学史、艺术形而上学、审美情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悲情音乐审美的普遍性及其内在心理依据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6年 第6期 186-191页
作者:纪维剑 张平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俗话说:悲喜两重天。悲、喜是人类最为基本的、呈现两极的两种情感。与喜情相比较,悲情似乎更具有宿命和根本。因此,各种艺术对于悲情的表现更为普遍,更为深刻,其效果往往也更感人至深。由悲情转换而来的审美快感,更为深沉,更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戏曲的普遍性与地域——以声腔剧种的流播为研讨中心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 第5期60卷 635-640页
作者:程芸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明中叶以后北曲衰微,南曲诸声腔兴起,舞台时尚与审美风尚遂随之大变。昆曲新声"水磨调"的崛起,文人传奇的雅俗嬗变,彰显出地域文化参与文士缙绅主导的普遍性的文化建构时的重要作用,也折射出文艺的地域普遍性之间的辩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比较美术的普遍性规律探究——以海西画派为例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0年 第3期 86-87页
作者:韩宏斌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通过分析清初海西画派的绘画活动,探讨了中西方绘画技法碰撞、融合的普遍性规律,以期构建比较美术的客观、真实、普遍性理论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种普遍性? 哪种古典?——试论古典意蕴与现代的沟通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 第4期30卷 124-128页
作者:吴海清 陈建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7年1月4日到7日,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内知名的美学专家、古典文化的研究者与中国古典舞研究者、创作者就古典与现代、人文与艺术、中国形象与全球化、古典舞与大众传播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实现了中国古典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的普遍性美学价值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 第4期 81-86页
作者:薛富兴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庄子》提出一些对人类美学有普遍性学理意义的审美观念:"逍遥游"提出了审美所必需的精神态度,"心斋"说为包括审美在内的人类精神生活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劳动技能寓言同时对工艺审美、艺术审美和生活审美有多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风颂》象征寓意的模糊及其艺术魅力的普遍性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 第2期12卷 32-35,31页
作者:曾令富 
一提起雪莱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那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名篇《西风颂》。在我国学术界,研究者们谈论《西风颂》时,往往喜欢把它与诗人在同一年(1819)所写的政论诗《歌唱英格兰的老百姓》、《一八一九年的英国》等相提并论,认为《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复杂与社会信任:卢曼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4期 81-88页
作者:张宜强 上官酒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徐汇200233 复旦大学联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上海徐汇200233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基于信任的人际交往始终带有不同程度的风险。生活于非熟人社会的人如何进行深度交往,从而在各方面实现有效合作,是现代政治结构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合作必须基于信任,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信任不能单纯依靠个体对自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