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曲情"
4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词曲情的形、义同构关系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 第3期 28-31页
作者:蒲亨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 
凡声乐作品,系词、一体的艺术形式.词、互为关联,不可或缺.如果说唱词的创作必须具有可歌唱性的人声表现特点,在韵律、节奏等方面追求音乐化的内在功能的话,那么反过来说,声乐的创作,对唱词的依赖性就更加直接与紧密.因为唱词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词曲情看歌唱艺术中的感表现
收藏 引用
《社科纵横》2006年 第2期21卷 125-126页
作者:王东雪 黄金中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感人心者,莫先乎”,声乐艺术的演唱之道即在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曲情、字、声四者辩证关系入手,探索表达歌唱艺术感的有效方法。旨在通过帮助歌唱者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掌握这四者的特性与关系,更好地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声乐演唱中的诗曲情、声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12年 第6期 12-14页
作者:林吟 肖王佳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通过声乐演唱中所包含的"诗"、"曲情"、"声"三个不同方面的感体现,阐述声乐演唱的感表达是声乐艺术的核心,是歌唱的灵魂。声乐学习、教学中在注重声音技巧训练的同时,不能忽略歌本身所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词曲情的形、义同构关系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 第2期12卷 59-60页
作者:蒲亨建 夏晓 
引言 凡声乐作品,系词、一体的艺术形式。词、互为关联,不可或缺。如果说唱词的创作必须具有可歌唱性的人声表现特点,在韵律、节奏等方面追求音乐化的内在功能的话,那么反过来说,声乐的创作,对唱词的依赖性就更加直接与紧密。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气、意”与戏表演之关系
收藏 引用
《戏艺术》1993年 第1期14卷 74-79页
作者:尹培玺北京市戏曲学校 
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强调:表演艺术必须以内部体验感受同角色类似的感为基础,是一种先发于衷,后动于容,而形于体的直线表演体系;而中国戏表演,则是主张:由表及里,由里及表,浑圆一体,周而复始的圆形表演方法。在师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语音与乐音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4年 第2期 46-50页
作者:饶平想 
论语音与乐音的关系饶平想字的声音形式是语音,腔的声音形式是乐音,戏唱腔则是这两种声音形式的合成体。语音与乐音这两种声音形式合成的程度完美与否,直接影响着唱腔艺术欣赏的品位。语音与乐音,本是两种不同的声音形式。它们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雅俗结合的古典戏美学思潮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1992年 第2期19卷 84-88页
作者:杜卫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明中叶,汤显祖承李贽倡导的市民性浪漫美学之绪,主张戏以“言”为本,提出了重才、想象和创作个性的美学理论,与沈重音律、法度,轻才的戏观形成了尖锐对立。作为一种戏美学观点的分歧,“汤沈之争”向戏理论家们提出了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声乐艺术之
收藏 引用
《才智》2008年 第19期 204-205页
作者:金莹华沈阳音乐学院文化产业创意园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与诗、词相契合的综合艺术,具有音乐和诗、词两者的艺术功能。感表现则恰恰是两者共同具有的显著特征,从而使表成为声乐艺术的主要表现功能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戏演唱理论的发展轨迹——三部戏演唱论著举要
收藏 引用
《戏艺术》1993年 第1期14卷 90-92页
作者:海震 
明、清戏理论中有关戏音乐问题的论述可分为作和演唱理论两大类。其中演唱理论较为系统,有代表性的著述当推《南词引正》、《度须知》和《乐府传声》三种。这三部论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古代戏演唱理论的主要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戏中的声乐演唱特点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2008年 第3期 92-95页
作者:钟明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中国戏演唱艺术的行腔韵味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声乐表演艺术之精华。本文对中国戏中声乐演唱特点进行了探讨,在"发声"、"韵味"、"演唱方法"及""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并探讨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