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曲词"
99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偏于古调·意重于继承·旨在于出新——评《古典戏编剧六论》
收藏 引用
《戏艺术》1989年 第1期10卷 67-68页
作者:沈达人 毛小雨 
祝肇年教授从事戏史和戏文学教学已近四十年。为了使今天的戏作者能够汲取古人之长,以补自己之不足,他倾注心血于古典戏编剧的研究,考辨源流,推敲得失,探寻规律,深得个中三昧。《古典戏编剧六论》就是他的这样一部力作。用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窦娥冤》的崇高感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4年 第5期 44-45,16页
作者:陈聿章 
悲剧时代产生时代悲剧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杂(?)、盘根错节的时期。元蒙统治者把北方许多农田划(?)牧场,把北方许多丁口掳掠去作奴隶,这种悲惨的社会现实是中国古典悲剧产生的肥沃土壤。当时大量冤狱的出现是封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明中叶曲词之骈绮派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3年 第11期 69-69页
作者:滕叶中国戏曲学院基础部北京100073 
明中叶,上层文人介入戏创作,剧坛掀起一股以"家学问"为美的骈绮派审美风潮,出现了一批辞绮靡、多用典故丽语修饰的"文人之"剧作。由于文人的介入,传奇作品逐步在文学殿堂取得了正式地位,成为精英文化的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诗句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1年 第1期7卷 123-124页
作者:刘云 
好的唱,我们认为它有“诗情画意”,这说明诗和唱是相通的。 中国戏的唱,有两个来源,一是走诗的道路,一是走“乱弹”俗唱的道路。这在戏史上,它们之间的分野是十分明显的。 从唐戏弄以后,——诗的变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艺术歌
收藏 引用
《歌剧艺术研究》2001年 第5期 15-17页
作者:周大风 
艺术歌,指艺术性相当高的抒情性歌。它是歌曲词、伴奏等的有机综合体,质量要求相当高(还包括演唱及演奏)。是艺术家们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精细人微的艺术精品。假如歌剧、交响乐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高质量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贤西去功业永存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6年 第2期 59-61页
作者:刘春曙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五日,对南音界而言,是一个伤心的日子,在东南亚的新加坡,一颗南音巨星陨落了,丁马成先生不幸逝世,匿耗传来,令人十分悲痛。悲痛失去了一位“弦管忠臣”,悲痛失去了一位同道益友。丁马成先生作为一位南音的忠实继承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弦管声中忆故人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6年 第2期 63-65页
作者:郑国权 
南音故乡的期待 泉州南音,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是千百万闽南人亲切的乡音,是远渡重洋的游子怀念祖国故乡、维系两地骨肉亲情的精神纽带。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神州大地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历尽浩劫的中国文艺,经过拔乱反正,正本清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治古赛史料中的名十字歌
收藏 引用
《戏艺术》1991年 第2期12卷 90-91页
作者:赵尚文 
读关德栋《艺论集》时,有两处曾引起我的兴致:一处是介绍清代抄本《梨花宝卷》中引用的一段嵌用药名编成的曲词(如“百部经典多诵念,一句连翘在口边。前世不修银花路,今生受尽苦黄连……”);另一处是论述清代鼓《番合钏》中述及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收藏 引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2期 55-61页
作者:朱光荣 
一、怎样认识中国戏?怎样看待戏危机? 中国戏艺术是世界东方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融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载歌载舞,说表兼重,唱念做打,门类齐全。它那曲词之精妙,充满诗情画意;它那优美的舞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它那动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元刊本与明刊本之比较
收藏 引用
《武夷学院学报》2021年 第10期40卷 69-74页
作者:王淑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薛仁贵”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以之为题材的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有元刊、明刊两个版本。总体上,相较于元刊本的质朴本色,明刊本更为严谨雅正。在情节内容上,受到明朝禁戏政策的影响,明刊本歌功颂德成分增加,强化了忠臣孝子的伦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